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7月5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豆棚閒話:說蔗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7-05]     我要評論

 ■青絲

 《笑林廣記》裡有個笑話:有人上街撿食他人丟棄的甘蔗渣,罵道,誰這麼饞,嚼得一點味道也不剩?我幼時最喜歡這個笑話,因為在生活條件艱苦的過去,甘蔗是我童年裡經常能夠享用得到的零食。敝鄉是糖產區,周邊種植了大量的甘蔗,每年一入冬,就有蔗農用自行車推著自產的甘蔗出來賣,因售價甚廉,大人也都不吝破費,讓孩子吃個痛快。不少人家乾脆一買就是好幾捆,放在家中的門背後,誰嘴饞了就去抽一根來嚼,吃到舌頭起泡的情況也是時有發生。因而在吃甘蔗這個話題上,我們是頗有些富翁心態的。所以我等幼時,嘲笑他人跟風盲從,人云亦云,就是諷為「食蔗渣」。

 甘蔗渣沒有人會去吃,但撿拾甘蔗渣的人倒是不少。進入臘月,不少人家會做臘味,若是經過一道煙熏的工序,臘味乾得快,保質期也長,還會帶有一股特殊的煙熏風味。曬乾的甘蔗渣,就是用於熏烤臘味的最佳用材,火勢勻淨、燃燒緩慢、煙霧輕淡,熏出的臘味還會帶有一股淡淡的焦糖香。若是沒有甘蔗渣,人們為了追求相似的效果,就要在柴炭上面放一些糖,才能營造出那股特殊的焦糖清香。所以,蔗農走街串巷賣完甘蔗後,往往會留下一地的甘蔗皮和蔗渣,常會有人收拾回家,留待做煙熏臘味時用。

 野史載,宋神宗曾問呂惠卿「蔗」字何解,呂惠卿答道:「凡草木,皆正生嫡出,惟蔗側種,根上庶出,故字從庶。」甘蔗的種植形態很特別,根會分枝生莖,形成叢生,古人又認為,旁生蔗出的甘蔗比正出者要甜,故有此一說。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據季羨林的《中華蔗糖史》載,蔗雖是外來的物種,但很早就傳入到了中國。宋玉的《楚辭》曰:「胹鱉炮羔,有柘漿些。」柘漿即甘蔗。只不過在古代,甘蔗的種植面積一直都很有限。

 漢末時曹植有《都蔗詩》,西晉張協有《都蔗賦》,想來在當時的河南境內,也有少量的甘蔗種植,故被詩人讚美。對此,清人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中譏諷道:「知其都之美,而不知其諸之美也。」意為只知都中甘蔗之美,卻不知道郡下有更好的甘蔗,有嗤笑二人見識不廣之意。晉人嵇含的《南方草木狀》載,嶺南的交州郡將甘蔗搾汁,暴曬數日製成蔗餳,敬獻給吳主孫亮。某日孫亮派內侍持帶蓋的銀碗到倉庫取蔗餳,內侍與藏吏有怨,就暗藏老鼠屎投放到蔗餳裡,以求治藏吏保管不善之罪。最後孫亮明察秋毫,洗除了藏吏所受的冤屈。由此亦可知,甘蔗在當時的吳國境內,也並不多見。

 敝鄉出產的甘蔗有兩種,一曰竹蔗,一曰果蔗。竹蔗又名荻蔗,皮堅汁少,生食頗為不易,只有牙口生猛的小兒方能啃食,主要是用來搾糖。果蔗又名崑崙蔗,其色赤紅,甘甜多汁,多被作為水果零食。古中醫還用之接骨,把蔗剖開作為夾板,綁在病人的斷骨上,可助復接,故又有一名叫藥蔗。

 果蔗中的珍品為雪蔗,色澤淡青,仿若新生翠竹,質地甚為鬆脆,節疏而多汁,嚼食甚為甘美。《世說新語》曰:「扶南蔗,一丈三節,見日即消,風吹即折。」說的就是雪蔗。古人種植雪蔗須以木棍在旁撐持,不然「風吹即折,見日即消」,謂其質脆,易被摧折。古代醫家認為,雪蔗有潤澤之功,「食至十梃,膈熱盡除」,意為若有體燥上火的現象,大量嚼食雪蔗可解。此方流傳甚廣,至今仍有不少人遇有火熱症狀,也就是上街買回一段甘蔗,再加上幾個荸薺,連皮一起放到水裡煮,煮出淡褐色的水,作為養生降火的涼茶飲用。

 甘蔗最有特色的吃法,是烤著吃和煮著吃。海南人將甘蔗放到火上烤熟,味醇而甜,食之可消酒。而在廣西,小販用白鐵皮製成桶狀的蒸鍋,盛小半鍋水,把甘蔗截為半米長放到鍋中,座到煤爐上,於街邊擺賣。經過加熱,鍋內產生的蒸汽就將甘蔗煮熟了。削皮而食,極為甘甜清潤,有一種特有的熟香,比之烤熟的甘蔗,汁水更為豐美。冷冽的冬日,嚼食一根熱乎乎的煮甘蔗,乃極為快意之事。

 曾有一位去國經年的鄉人告訴我,他對諸多故里食物念念不忘,印象最深的就是冬天裡的煮甘蔗。而這也符合眾多客寄海外的遊子的鄉思,因為最美的味道總是在桑梓故地,在曾經的記憶裡。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濟水東流去 (2013-07-05) (圖)
豆棚閒話:說蔗 (2013-07-05)
生活點滴:夏日周末記事 (2013-07-05)
來鴻:家鄉的肉味 (2013-07-05)
歷史與空間:三教通體 (2013-07-03) (圖)
豆棚閒話:不怕辣 (2013-07-03) (圖)
文藝天地•心靈驛站:第一朵蓮 (2013-07-03) (圖)
文藝天地•試筆:抬 頭 (2013-07-03) (圖)
文藝天地•手寫板:清凌凌的水 (2013-07-03)
歷史與空間:用兵如神非行伍 (2013-07-02)
亦有可聞:炎夏有李 (2013-07-02) (圖)
遊蹤:黃山的包袱 (2013-07-02) (圖)
詩情畫意:花 惑 (2013-07-02)
生活點滴:聽 音 (2013-07-02)
畫中有話 (2013-07-02) (圖)
歷史與空間:蔡公回首看洛陽 (2013-06-28) (圖)
生活點滴:吃西瓜 (2013-06-28) (圖)
亦有可聞:清爽涼薯 (2013-06-28) (圖)
古典瞬間:朱元璋推行的鄉飲酒禮 (2013-06-28)
歷史與空間:略談海南島海商 (2013-06-26)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