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7月10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歷史與空間:華雲進香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7-1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求子習俗:九華菩薩送子靈符。

──民間信仰、朝山習俗與明清徽州的日常生活

 明清以來,徽州民間普遍存在著朝山習俗,各地民眾會根據距離的遠近、個人經濟能力之高低,選擇不同的地點朝山進香。其中,最為重要的進香旅程是前往九華山和齊雲山,俗稱「朝九華」和「上齊雲」。早前在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舉行的中國文化教學與研究2013:回顧與前瞻」研討會上,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王振忠教授便簡介了此種朝山習俗以及與之相關的民間信仰和日常生活。

上齊雲,朝九華

 王振忠教授表示,在明清社會文化史研究中,民眾的信仰生活及相關習俗向來是頗為重要的課題;但囿於史料的限制,歷史學家以往很難從普通民眾的角度細緻地作這方面的觀察。所幸的是,在最近數十年間,一批又一批來自民間的文獻(如徽州文書)被發現。許多從田野調查獲得的新見文書被納入到社會文化史的脈絡中加以考察,使我們漸漸得以從史料的角度較近距離地窺見民眾日常生活的不同側面。

 明代中葉以來,徽州人將九華、齊雲作為重要的朝山對象。九華山位於安徽省青陽縣西南二十公里,與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和四川峨眉山並稱為中國的「四大佛教名山」,相傳為地藏菩薩應化的道場,一向為江南民眾朝山進香的聖地。而齊雲山也叫「白嶽」,位於現在安徽省休寧縣境內。根據文獻記載,自明宣德年間開始,齊雲山道士就頻繁往來湖北武當山;齊雲山上的宮觀建築、道場規制亦多仿效武當山,因此,齊雲山又有「江南小武當」之稱。明代中後期,隨著徽州商人勢力日大,齊雲山在中國山嶽體系中的地位亦陡然提升。此外,嘉靖皇帝曾派員到齊雲山祈嗣,也大大提高了齊雲山的地位。當時,齊雲山的玄天上帝信仰,在新安江—錢塘江流域的地位頗為崇高。

 從現存的民間文獻來看,明清以來,徽州一府六縣的歙縣、休寧、績溪、黟縣、祁門和婺源,基本上都有「上齊雲」、「朝九華」的習俗。關於「上齊雲」,明代徽州商編路程《天下路程圖引》和《天下水陸路程》中,記錄了從長江三角洲到皖南齊雲山的兩條交通路線。一條是「杭州府由余杭縣至齊雲岩路」(或稱「杭州府至休甯縣齊雲山路」),這條道路相當於現在從杭州到徽州的杭徽公路。另一條則是由錢塘江——新安江水路自杭州上溯至徽州,也是前往齊雲山的另一路徑。至於「朝九華」,《天下路程圖引》中也有《徽州府由青陽縣至池州府陸路》,這條道路中的一段被稱作「九華山路」,顯然也與前往九華山朝山進香有關。

華雲進香

 而所謂「華雲進香」,便是指晚清時期將「上齊雲」和「朝九華」融為一體的活動。根據歙縣南鄉周邦頭村村民周良榮的講述,那是指先到九華山,次到天台山,再到齊雲山。值得注意的是,這裡的「天台山」實指九華山的天台峰,也稱天台正頂,而不是指浙江的天台山。當地每年八、九、十月有九華會,前往九華山、天台山和齊雲山進香。屆時,除了要請戲班演出目連戲,祠中還會大擺供品祭拜,僧道雲集,三天三夜道場之後,再由香頭帶領香客,擇日一路步行去九華山。從周邦頭到九華山是三百里,在九華山登上天台峰後,再行二百里到齊雲山,最後走一百三十里路回到周邦頭。這樣一個來回,需要一個月時間,當地村民稱為「燒一炷香」。

 在九華山、天台山和齊雲山上,人們通過禳星、打醮等,為個人及彼此所在的社區祈福祛災。而山上各寺廟所出售者,多有「九華送子」、「張仙送貴子」或「麒麟送子」之類的圖像,說明了「朝九華」和「上齊雲」與普通民眾的求子習俗關係最為密切。從民眾的信仰生活來看,通過數年一度的朝山進香,村民將自己置身於神明的佑護之下;而由於「上齊雲」、「朝九華」以及「華雲進香」均以村落為主體,進香團成員彼此之間有十天左右較為長期共同的宗教體驗,這對於促進村落社區內部以及各村落族姓之間的交流和互動,亦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另一方面,徽州各地的香客,也會因為此習俗而與齊雲山及九華山上固定的道房結成老主顧。作為回報,齊雲山朝拜期間,山上會擠滿了香客,對於隨緣樂助的鄉社,山房也予以優先照顧。九華山的情況也頗為類似。在徽州的一些朝山帳冊上,經常出現「助緣蒲」的字樣,主要是登記信眾在山上的隨緣樂助,其中的「蒲」,估計是「簿」字的略寫。這種捐助並不一定需要當場支付,而有不少是在事後統一收繳匯兌。例如,1946年歙縣白洋源九華山香會的《收支總帳》中就抄錄了兩封信,內容是「九華會」香首吳守儀與九華山、天台山僧侶的通信,其中提到事後統一匯寄的做法,顯然說明九華山、天台山上的諸庵壇,與徽州各村落之間的關係相當穩定。除了提供食宿之外,各個道房、庵堂也會為村落的信眾提供朝山進香時的各種用品(如香旗、布裙、勝境圖以及其他土產)。

結 語

 王振忠教授指出,作為日常生活的史料,有關華雲進香的帳冊包含著極為豐富的內容。在具有悠久商業傳統和契約意識的徽州社會中,凡事必記、有聞必錄的眾多民間文獻,包含了具體而微的豐富細節,使學習可以透過此類的史料較近距離地觀察觀察一地社會經濟、文化、民間信仰之間的相互聯繫,從而勾勒出更為全面的日常生活圖景。

 (本文及圖片由城大中國文化中心提供)

相關新聞
花開兩朵:「年輕作家創作比賽」兩地首度同場競技 (圖)
江西部分「非遺」傳承人 面臨「人死藝亡」困局 (圖)
「重走茶葉之路」考察駝隊從內蒙古啟程
香港財爺:動漫是香港文創產業生力軍
歷史與空間:華雲進香 (圖)
豆棚閒話:「屌絲」的起源
文藝天地•心靈驛站:種花種菜 (圖)
文藝天地•試筆:尊 重 (圖)
文藝天地•手寫板:麻 木
百家廊:閒雲野鶴羈鬧市 (圖)
琴台客聚:最後的輓歌
翠袖乾坤:世紀老千終成階下囚
天言知玄:非一般的才女李清照
生活語絲:談棄書
隨想國:碗碗情深
路地觀察:《瀨戶內少年棒球團》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