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7月10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琴台客聚:最後的輓歌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7-10]     我要評論

彥 火

 舒婷送給我的《舒婷文集.舒婷詩》的壓卷篇,是《最後的輓歌》。

 《最後的輓歌》是舒婷唯一長達三百八十九行的長詩,工程浩大,表達的意象繁富,但在評論界反應卻出奇的冷淡,令人困惑。

 這首詩是一九七九年,她作為德國柏林大學駐校作家期間寫的。

 舒婷在柏林大學呆了一年。這一年相信讓她更多地涉獵外國作家的作品,特別是西方詩人的詩,所以這首詩,是以現代手法來呈現的。

 這首詩是富有哲理性的,需要反覆細讀,且擇開首二段——

 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

 且信他賞賜那尋求他的人。  ——希伯來書第十一章六節

  第一章

 眺望

 掏空了眼眶

 剩下眺望的姿勢

 鈣化在

 最後的輓歌裡

 

 飛魚

 繼續成群結隊衝浪

 把最低限度的重

 用輕盈來表現

 它們的鰭

 擦燃不同凡響的

 磷光

 這首詩想像力十分豐富,有點像律詩,如「眺望」與「飛魚」,意象都有點玄虛,玄虛中卻孕育深刻的思想,這需要讀者去推敲。

 這首詩除了讓人思考,也有反諷,特別是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生存狀態乖離的解讀,時空交錯,充滿現代意念,且看這首詩第七章最末的五段——

 昨天義無反顧暴殄天物

 今天面臨語言饑荒

 眼睛耳朵分別拆散零件

 裝置錯位

 唯心跳正常

 夾雜些金屬之聲

 只要再翻過這座山

 其實山那邊什麼也沒有

 如果最後一塊石頭

 還未蓋滿手印

 如果內心

 有足夠的安靜

 這個禮拜天開始上路

 我在慢慢接近

 雖然能見度很低

 此事與任何人無關

 這首詩共分七章,可視為舒婷在柏林一年的觀察和沉思。

 舒婷從關心民族、家國的眼光,移眸到異域,探討宇宙、時間和空間的關係,明暗、表裡、孤立與連聯、現實與想像,詩行中,閃泛著智慧之光。

 舒婷在創作上是很有點冒險精神,上述這首詩是在創作技巧的自我突破,可作如是觀。

 舒婷的詩歌創作大致可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一年的所謂朦朧詩時期;

 第二階段是擱筆三年後的哲理詩時期;

 第三階段是表現手法突破時期,以《最後的輓歌》為代表。

 《最後的輓歌》是一首野心很大的詩,不是靠一篇短文可以概括,還得用心去發掘、深探。

 舒婷心力交瘁寫完了《最後的輓歌》,曾表示這也是她詩歌創作的休止符,她說寫完這首詩,她要專心寫散文了。(《說舒婷》之十)

相關新聞
花開兩朵:「年輕作家創作比賽」兩地首度同場競技 (圖)
江西部分「非遺」傳承人 面臨「人死藝亡」困局 (圖)
「重走茶葉之路」考察駝隊從內蒙古啟程
香港財爺:動漫是香港文創產業生力軍
歷史與空間:華雲進香 (圖)
豆棚閒話:「屌絲」的起源
文藝天地•心靈驛站:種花種菜 (圖)
文藝天地•試筆:尊 重 (圖)
文藝天地•手寫板:麻 木
百家廊:閒雲野鶴羈鬧市 (圖)
琴台客聚:最後的輓歌
翠袖乾坤:世紀老千終成階下囚
天言知玄:非一般的才女李清照
生活語絲:談棄書
隨想國:碗碗情深
路地觀察:《瀨戶內少年棒球團》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