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7月26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從張曉明訪問立法會談港人應有大視野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7-26]     我要評論

屠海鳴 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 中國僑商投資企業協會副會長 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永遠名譽會長 上海市政協常委

 最近幾天,筆者與香港政界、僑界、商界或媒體朋友見面聚會,大家都在談論中聯辦主任張曉明訪問立法會的歷史性事件。張曉明與全體議員共進午餐,開明務實表達了三個願望:一是願意與香港各界人士真誠溝通;二是為立法會組團到內地參觀、考察、訪問、研習提供協助;三是願意與香港各界人士一道為順利實現普選而竭誠努力。他還送給議員們十六字:「互相尊重,求同存異,理性溝通,良性互動」。應該說,張曉明的講話立場鮮明,又大氣睿智,與議員們的溝通也胸懷坦蕩,充滿善意。立法會匯聚了香港各界精英,這次午餐會的溝通,是一個良好的開端。要使「香港的明天更美好」,需要中央與香港共同努力。時下,一些反對派人士把普選的事鬧得沸沸揚揚,還以「佔領中環」相要脅。本人認為,包括某些議員在內的某些人士大可不必錙銖必較,港人應有大視野、大胸懷。

應聚焦祖國 多了解國情

 說起視野,本人並不否認港人的國際視野,而是說港人缺少對中國國情的了解,更有甚者,缺少了解國情的興趣和耐心。某些人腦子裡天然地形成了一個概念:西方的普世價值才是最好的價值觀,西方的「三權鼎立」才是最好的民主制度;大陸的一黨執政,必然導致獨裁專斷,國家了無生機,前途一片黯淡。

 如果這個觀點能夠成立,那麼,如何解釋中國能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如何解釋中國數億人口能夠迅速擺脫貧困?如何解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能夠直追香港,成為創新活力四射的大都市?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什麼樣的土壤,就會長出什麼樣的禾苗。有個成語「南橘北枳」,出自《晏子春秋.內篇雜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中國內地的政治制度,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西方的堅船利炮送來的,而是歷史作出的選擇。這種制度所以能夠得到民眾認可,得到歷史的證明,創造出「中國奇跡」,自有其內在邏輯。如果簡單地把西方的民主制度移植到中國,一定會應驗那個「南橘北枳」的寓言。

 香港是香港人的香港,更是中國人的香港。在「一國兩制」的制度安排中,「一國」是前提,這就使「兩制」框架下的港人有必要了解中國國情,否則就會出現知識的「盲區」、思維的誤區,很多事情看不清、想不明。然而,某些港人對國情知之甚少,你讓他多到內地走走、看看、聽聽,他說你要給他「洗腦」;你說中央政府關鍵時候總是力挺香港,他說這是讓香港作「擋風牆」、「防波堤」;你說香港地域狹窄,未來發展空間受限,中央推動粵港澳一體化,他說這是要「吞掉」香港……總之,這些人只按照自己的邏輯作出判斷,按照自己的想法作出結論;閉上眼睛不看,捂著耳朵不聽,不分青紅皂白,讓人多少有點「偏執狂」的感覺。

 如今回歸16年了,某些港人還是戴著有色眼鏡看內地。祖國如同一個大家庭,「兩制」下的香港,如同大家庭下的小家。在這個大家庭裡,父母尊老愛幼,含辛茹苦,兄長敢於擔當,遮風擋雨,一家人相互體諒,其樂融融,那個小兒子雖然聰明能幹,卻天生叛逆,還有點自私小器,總是不能與人相處,不時出語傷人,還製造點事端,有時還暗裡請鄰居幫忙對付自家人。這是不是讓人看不下去?

 雖然以上所說只出現在少數人的身上,但從深層次探究,卻有心理因素和文化背景。對國情不了解,是偏執行為的總根源。

放眼未來 勿錙銖必較

 這次午餐會上,張曉明說:「原來基本法第45條和第68條用的措辭是『最終』達至普選,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規定在『50年不變』的中期還不到的時候就可以實行雙普選,這還不足以說明中央政府對普選的取態積極嗎?」他進一步闡述道,基本法有關規定中還有一條重要原則,就是要根據香港的實際情況制訂香港的普選制度。香港的實際是什麼?香港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個享有高度自治權的地方行政區域,所以,有關普選制度的設計必須與香港的法律地位和實際情況相適應,必須遵循「一國兩制」的原則,必須處理好香港特別行政區和中央政府的關係,確保國家主權、安全和中央政府依法享有的權力得到保障。

 可以說,張曉明講話句句在理。中央推進普選態度鮮明,普選的軌道是暢通的,普選的時間表也是確定的,當務之急是如何一步步去落實。「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港人不可心急,不可在細枝末節上錙銖必較,更不可被某些別有用心的人花言巧語所迷惑,另起爐灶搞普選,而應看到大方向。

 除了香港的政務機構與中央政府處理好關係以外,普通市民在與內地民眾的相處過程中,也應有長遠眼光和寬闊胸懷。比如,開放內地「個人遊」拉動了香港的消費,一些內地人也把陋習帶到了香港,對類似的事情怎麼看待?鄧小平先生曾說過一句非常形象的話:「打開窗戶,新鮮空氣進來了,蒼蠅蚊子也會進來。」與此同理,現在香港與內地的聯繫緊密了,內地客給香港帶來了不少好處,也帶來許多不便。怎麼對待?一是觀主流,二是看趨勢,三是多溝通。其實,內地人也在檢討和反思,隨著內地與香港的融合,某些陋習也會漸漸改變。張曉明提出共勉十六字,正體現了這種法理、道理和情理。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香江寬廣,應該有此胸懷。

相關新聞
來論:楊鳴章鼓吹犯法 煽動「佔中」後果嚴重 (2013-07-26)
廿四味:反對派仇商鬥富窒息香港經濟 (2013-07-26)
從張曉明訪問立法會談港人應有大視野 (2013-07-26)
李卓人為百佳員工維權虛情假意 (2013-07-26)
揚清激濁:香港可進一步拓寬開發人力資源 (2013-07-26)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2013-07-26)
炒作「內地用語成為統戰工具」荒唐可笑 (2013-07-25) (圖)
廿四味:借百佳放盤誣衊特首 《蘋果日報》手段卑劣 (2013-07-25)
頂天立地:工賊舞劍 意在奪權 (2013-07-25)
「佔中」如何能稱為「公利」「公義」? (2013-07-25)
李源潮講話激勵港青放眼神州 (2013-07-25)
勿讓港島線變成「斷橛禾蟲」 (2013-07-25)
增加機場跑道容量及優化珠三角空域 (2013-07-25)
龍聲飛揚:「佔中」是個禍 貽害年輕人 (2013-07-24) (圖)
廿四味:「佔中」暴力違法怎能冒充民主? (2013-07-24)
馬英九成功連任黨魁 應積極促成「習馬會」 (2013-07-24)
志強時評:簡繁體字之爭不應政治化 (2013-07-24)
環球視野:討倭檄文 (2013-07-24)
Facebook濫封群組 各界須警惕 (2013-07-24)
政經多面體:內地經濟放緩 毋須過分恐慌 (2013-07-24)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