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蒯轍元
近日,香港兩名立法會議員毛孟靜和范國威召開媒體茶敘會,高調批評香港電視台新聞報道頻繁使用內地用語。毛孟靜還特別提及特首梁振英整天講「方方面面」、「重中之重」等內地用語。為此,她深感憂慮,擔心「內地用語成為統戰工具」。她和范國威主張要維護香港話的「正宗性」,要抵制「內地詞彙入侵」,要使用「正宗港詞」。他們還具體列出:「適當」不能寫成「適切」,「推出政策」不能寫成「政策出台」,「最重要」不能說成「重中之重」,「改善」不能寫成「優化」,「質素」不能說成「素質」,「趨勢」不能說成「勢頭」等等。他們特別強調,前者才是「正宗港詞」,後者都是「大陸詞彙」。如此謬誤的「高見」、「高調」,既令人感到詫異荒唐,也感到哭笑不得。毛孟靜、范國威的言行充分暴露出他們不是在語言常識方面的無知,就是借題炒作的別有用心。
兩地互用語言是正常現象
其實,毛孟靜、范國威列舉的所謂「正宗港詞」,並非是香港話固有或特有的,而是粵語所通用和常用的詞語,也是現代漢語通用常用詞語。其中「質素」一詞是古代漢語就有的,儘管現在內地不常用。香港話原本就屬於粵語,嚴格講是廣州話。香港自開闢通商口岸以來,以廣州人到港經商從業者最多,使用的是廣州話。廣州話屬於粵語,是漢語方言之一。漢語各方言之間差異主要表現在語音方面,雖然各方言都有各自的方言土語詞彙,但基本詞彙除讀音有別外,詞義語義都是相同的,書寫成文字時都是一樣的。各方言之間通過普通話能進行順暢交流皆因其使用的基本詞語都是共同的。不錯,香港話因其歷史環境的影響,同廣州話、普通話在詞彙和用語上有所差異,這非但不影響相互借鑒,而且也豐富了漢語的詞彙和用語。
香港回歸16年,香港與內地的交流,尤其香港與深圳、廣州的交流日益密切,伴隨經濟社會、科學技術、文化教育的發展,使用現代漢語常用詞語是再普通不過的事了。因此,香港媒體、香港人使用內地常用詞語,同內地人使用香港人的常用詞語一樣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根本不值得大驚小怪。所謂「內地用語成為統戰工具」實在是奇談怪論,也是無稽之談。
語言問題政治化別有用心
想當年,香港尚未回歸前的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內地大舉改革開放,香港成為內地對外開放的窗口和橋樑,加之深圳、廣州佔據天時地利之便,經濟發展在全國領先,一時間香港話、粵語風行全國,學習粵語成為當年的時尚。內地從未因此而感到香港話入侵,也不曾感到會被港英資本主義制度同化。內地人學習香港話是為了更好的交流,為了獲得新發展機遇,商人為了更順利地做生意。同理,香港回歸後,經歷了全球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特別是內地的強勁快速崛起,使得香港各界學習普通話也成為了時尚,成為了個人謀生和成就事業的手段。學習普通話,使用內地詞語這是再正常、再普通不過的事了。這根本不存在「內地用語成為統戰工具」的問題。反對派政客無中生有的提出這個問題,是把語言詞彙也政治化,泛意識形態化了,把反「內地用語」當成了他們反特區政府、反中央、反內地的政治工具和借口,別有用心昭然若揭。
香港話裡常夾雜英語詞彙,香港話裡不少詞語還是從台灣流傳進來的,這些現象在內地也存在。內地人對此包容並蓄,非常自然,也非常自信。內地官員並未因此而感到語言危機,並未感到被西方、尤其被美英語言入侵,被其思想同化,被其和平演變;當然更不會感到被台灣用語、香港「正宗詞語」入侵,被其「統戰」。在內地,從中央媒體到地方報刊使用GDP、A股、H股、B超、internet、IT、KTV、MBA、NBA、OK、QQ、TV、U盤、VIP、WTO、X射線等等,使用港台常用詞語政制、訴求、問責、減持、雙贏、爆冷、惡搞、管控、樓市、智庫、無厘頭、狗仔隊、追星族、有沒有搞錯等等,可謂習以為常。這不僅是經濟社會交流發展規律使然,文化科技交流發展規律使然,也是語言文字交際發展規律使然。如果有誰把美英詞語、港台用語在內地使用,視為入侵、同化、和平演變、統戰工具的話,內地人會認為他不是政治瘋子就是無聊之輩,不學之徒。
須改變逢內地必反的態度
語言文字就其本質、本能、功用而言,是人類社會的交際工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共同語,是全民性的,是全民、全社會的交際工具,即是不同階級階層、宗教信仰、種族民眾交際交流的工具,根本不具有成為意識形態、政治集團統戰工具的政治屬性和功用性。
反對派政客,為了達到其黨派和個人的政治野心和政經利益,對特區政府施政,對中央政府的政策方針,對內地人和內地的一切,幾乎都持反對立場和態度,凡事都從政治化的極端立場進行反對,甚至到了為反對而反對的地步。奉勸反對派政客們,多一點理智、多一點冷靜、多一點良心、多一點良知、多一點思考、多一點客觀性、多一點民族性、多一點中國人的自豪感、多一點民族復興的使命感、多一點愛國愛港的責任感,少一點偏執、少一點衝動、少一點野心、少一點私心、少一點主觀性、少一點香港的特殊感、少一點香港的優越感、少一點泛政治化的盲動,唯法、唯理、唯實地議政參政,服務香港市民、服務香港社會,為香港穩定繁榮貢獻正能量、貢獻正政績,這才是一條良性、良能的從政之路。這才是香港市民所需要和樂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