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淵滄 博士
中國經濟正在放緩,甚至出現所謂的錢荒,個別行業表現更加是迅速下滑,這當然對香港有一定的影響,但是,也不必太過擔憂。股票市場可以出現激烈波動,甚至小恐慌,不過,整體而言,估計面對的衝擊不會太大。
中國經濟放緩,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國政府自己在進行退市的行動。
2008年國際金融海嘯,源起於美國。那一年,全球經濟受到的打擊很重,許多廠商數個月接不到一張訂單,前路茫茫。就在全民信心全失的時候,當時的總理溫家寶提出了一項巨大的救市行動,那就是4萬億元基建,電器下農村、汽車下農村等等。溫家寶說: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很明顯,4萬億元基建就是讓全民重拾信心的重要行動。2009年,美國也開始了量化寬鬆的行動。
今年5月22日,美國聯邦儲備局開始放風,說會考慮退市,實際上,中國遠比美國更早退市。中國股市早在2009年11月就由反彈的高位往下跌,目前正在低位徘徊,投資者早已以行動反映了中國的退市部署。股市先跌,接下來的經濟增長率向下滑。今年3月,溫家寶在任內的最後一份國務院工作報告已將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測定為7.5%。最近,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甚至說,經濟增長率能有6.5%至7%也問題不大,這句話嚇壞了金融圈子裡的人。
不過,我們理智冷靜地想一想,6.5%至7%的經濟增長率很肯定地依然是全世界最好的一個國家。美國至今只用嘴巴談退市而仍然沒有實際的退市行動,就是因為美國經濟依然低迷,失業率依然很高,還沒有條件談退市。
宏調退市減經濟副作用
中國能主動提早退市,原因是當年的4萬億元基建的確發揮了效用。2010年,經濟迅速復甦,逐漸地,中國政府開始留意到4萬億元基建帶來的副作用,那是通脹,是房地產泡沫,是高官們的揮霍,於是開始部署退市。目前我們看到的經濟放緩,不是突然而來的,而是過去兩三年的退市行動所帶來的效果逐漸顯現。
近來,中國經濟放緩之所以成為傳媒焦點,主因是中國換了總理。不少人以為溫家寶的宏觀調控、退市行動已經差不多夠了,過度寄望新總理李克強再度放水,結果是大失所望。李克強上台初期,市場傳出甚麼40萬億元的城鎮化大計,那是溫家寶4萬億元基建的10倍,現在大家都知道,所謂40萬億元只是市場投機者吹出來的東西。
既然中國的經濟放緩是政府主動搞宏觀調控、退市的產物,因此,我們也不必太擔心,宏觀調控的力度是掌握在政府手上,因此不會失控。
中國在宏觀調控的同時,也很努力地推動經濟改革,特別是金融市場的改革,改革的過程為香港提供了大量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