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記載了關於齊桓公和鄒國國君執政的小事。兩件小事都由衣服引發,而且牽連甚廣,舉國上下無不深受影響。
紫絹價高 五匹難換
先說齊桓公的故事。齊桓公喜歡穿著紫色的衣服,全國老百姓無不跟隨。因而紫色的絹需求甚殷,據說當時用五匹未染色的絹都不能換取一匹紫色的。紫色衣服的價值不菲,齊桓公覺得問題嚴重,於是就問身邊的大臣管仲如何是好。管仲獻計,教齊桓公不再穿紫衣,並跟侍從說很討厭穿紫衣的人。消息傳開,數天後,國家就沒有人穿紫衣了。
愛掛絲帶 全國仿效
第二件小事是這樣的:鄒國國君愛在帽子上掛著長絲帶,他的侍從也效法他,穿長長的絲帶。這些長絲帶,價格很高。鄒國國君覺得大有問題,於是問侍從。侍從對他說,國君所好,百姓多跟隨,需求多了,價格就變得高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鄒國國君就捨棄穿長絲帶,老百姓見國君不穿,自己也跟著不穿了。國君不能下禁令不許百姓穿長絲帶,於是自己先行捨棄穿著,作個榜樣,用以管治百姓。
無獨有偶,兩人憑著自己的領導魅力,獲百姓模仿,穿衣的品味得到舉國歡迎。上位者的個人價值得到肯定和彰顯實屬難能可貴,模仿上位者,在在是情感的行為,是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關係良好的表徵。可是齊桓公和鄒國國君並沒有利用這點方便去實現一己的虛榮,卻著眼於穩定物價。因為人人穿紫衣,掛長帶子,看重衣冠,對於國家的發展又有何用?
自身出發 穩定物價
兩位領袖都知道舉國仿效自己,不可單靠訂立法理來解決問題,因為由愛好形成需求,供求不均造成物價飛漲,其根源在於情感。用法例規管愛好和情感,不但傷害百姓的情感,更濫用法律和權力。要保住百姓對自己甚或國家的情感,就只能由國君自己出發,告訴百姓自己的衣著品味已經改變。齊桓公靠侍從傳話,以間接的方法,告訴大家自己的品味轉變了,用以取消需求,需求減少物價就得以穩定。鄒國國君以直接的方法,在百姓面前立下榜樣,改變衣飾,取消需求,穩定物價。
有趣的是,潮流如果可以由國君帶領,今天不穿紫色,不掛長絲帶,其他顏色,其他帶子明天也許一樣會成為風潮,作為領導者又如何是好呢?如果華服不能穿,素服又是否可行? ■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高級講師 梁萬如博士
Email:cie@hkbu.edu.hk
逢星期三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