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浩浩
八月三十日傍晚,傳媒紛紛發放香港電視裁員的消息,不過這件事並沒有在公司裡面引起震盪,因為早在傳媒得到消息之前,就在當天早上,老闆已召集了所有創作總監、編審及總導齊集開會,交代了這次人事調動的原因以及被裁減的人數,而公司在傍晚亦把發給傳媒的新聞稿,電郵給全體員工解釋事件,同事們一早已經把這個消息消化了。
若干年前,依舊在無綫工作時,亦曾經發生過一次裁員潮。那天,乘坐公司的接駁巴士回到將軍澳電視城,下車時赫然見到有十多二十名記者已守候在大門外,他們見到有員工下車,即不由分說的舉起相機拍攝,那時候同事們完全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只有慌忙走避,回到辦公室,細問之下才知道原來公司裁員。新聞出街之後,不少同事紛紛接到家人和朋友的來電,他們都擔心我們會是被裁的一分子,大家在電話中報了個平安,但對方想再進一步了解,我們實在不懂回答,只知道這一刻沒有被裁,但會否再有下一批被裁名單?裁減的人數有多少?自己會否成為下一批被裁員工?我們一概不知情。
站在打工仔立場,公司有同事被裁走,心裡面或多或少總有點不安,不過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裁員背後的原因。在舊公司,曾經親眼目睹兩名監製被裁走,原因並不是他們的工作表現有問題,事實上他們都是戰績彪炳的,被裁走乃因為要棄車保帥,為要騰出位置,保住兩名高層,於是兩位監製就壯烈犧牲了,見證過這件事的同事都替二人不值。
不過,這次香港電視的「優化人才計劃」,則有別於一般裁員。公司沿用過往香港寬頻的管理制度,在客觀評審標準的前提下,每年會要求當中表現未如理想的百分之五同事離職。客觀評審的意思,並不單只是由上級評定下級,下級亦有權去評定上級,這才是真正的客觀標準。這個計劃的目的是為了換血,優化人才,注入新血,以繼續提升公司的質素,而並非為了裁減人手,或公司財政出現問題。
同事私底下討論起這事,如果這種制度在舊公司內實行,不論高中低層,大家心裡面都寫下了一張「舒特拉的名單」,極其渴望可以把那些老油條、那些做事馬虎,還有那些疊床架屋的管理階層、經理們,通通都裁走。可惜,事實在舊世界中,家長式的管治下,評審的工作永遠都只有從上而下的。
同事們都贊成換血是件好事,擔心的只是自己有天會成為被換的一個。今年大家順利過渡了,但難保下一年會成為那百分之五表現不理想的被裁員工。不想被炒魷,來年就要打醒十二分精神,工作不能馬虎了事,這個相信就是老闆起用這套管治策略的目的。
寫這篇稿並不是想要踩踏舊公司,更不是為了擦新老闆的鞋,親身經歷過兩種截然不同的管理方法,才發現原來這對員工的士氣,真的有莫大影響。無綫想要保住龍頭大哥的地位,除了加薪、提升電視節目質素之外,或者應當先考慮提升管理質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