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金控•太平証券(香港) 研究部主管 陳羨明
人民幣匯率和利率市場化改革是內地金融改革的重點,通過改革能夠提高資金配置效率,化解金融風險,推動實體經濟快速發展。惟中央仍極力求穩,相信匯率改革亦不例外。
當前,金融制度改革處於進一步深化的深水區,匯率和利率市場化為核心的金融改革將穩步推進。近兩年來,內地的金融改革已經取得了很大成績,例如匯率波動彈性增大,貸款上限放開、外商資金對華投資領域有序開放等政策得到有效的實施。
金融改革與開放將全面提速。19日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發表文章,提及人行將基本退出常態式外匯市場干預,將會擴大人民幣匯率波幅區間;並且將取消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資格和額度審批。
雖然周小川沒有提及今次放寬匯率波幅區間的時間表及幅度,不過跟三中改革一樣,有關導讀本為金融改革提供了一個全面戰略大綱,多項改革的總體影響力,讓人看出人行改革的決心。
容易看出,人行更致力於放寬對跨境資本流動的限制,預料資本帳戶有限度自由化的可能性愈來愈大。取消QFII資格和額度審批,亦有利為金額市場帶來新的資金動能。
而當中最值得留意的,是人行有意改變定期干預匯市的做法。市場憧憬人民幣市場化加速,帶動人民幣匯價再創新高,昨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1305,較前一交易日繼續上漲12個基點,再次刷新匯改以來的新紀錄。
然而,若以為人民幣波幅擴大,等同人民幣自由化加速及升值加速,則是誤判。中央擴人民幣波幅,應是三中全會力推的匯率市場化改革中的一環,主要是要逐步推進以完善人幣匯率形成機制。在人民幣匯率全面開放之前,在中央容許的範圍下,擴大空間進一步反映市場供求。
事實上,擴大人民幣波幅並非加快升值的前奏。2007年人民幣兌美元波幅區間由每天0.3%擴至0.5%,以及去年4月再由0.5%擴至1%,人民幣均只是呈橫行及緩升格局。
無疑,三中全會的核心思想,是要推動市場化,以釋市場活力推動經濟。中央加快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既可倒逼出口企業升級轉型,亦可進一步釋放市場創造力,讓人民幣在國際上獲得廣泛的認可和接受。
雖然三中全會雖揭開新一輪改革浪潮,力求在改革過程中要將市場對資源配置、價格的決定作用體現出來,惟習近平多次強調要「穩中求進」,相信在國策和實際形勢的考量下,中央對人民幣升值步伐的取態,亦不離這種求穩的取向。■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