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康民
「長途跋涉」地去沙田大會堂看羅馬尼亞吉卜賽舞蹈團的演出。結果大失所望,並且半途退場。
過去看過吉卜賽舞蹈,是女性舞蹈員為主,有強烈的動感,舞步尤辣,給人一種野性和粗獷的感覺。但這一次的演出,也許由於主角的缺場,男女演員不足二十人,女的只有五六個,基本上是男性表演。
但表演中更多的是類似美國流行的踢躂舞,卻缺少了那種吉卜賽流浪民族的浪漫和野性。
由於舞蹈的單一和重複,要充滿一個半小時的演出,不得不讓五人小樂隊在間場中獨自在黑茫茫的舞台上演奏。如此的一而再、再而三的「充場」,更令人感到沉悶。
世界的舞蹈,卻有強烈的民族特色。我不知道吉卜賽人的舞蹈,進入了羅馬尼亞,是否會變種成為踢躂舞。踢躂舞當然也是一種節奏感很強的舞蹈,但在我的印象中,這卻與吉卜賽人的舞蹈毫不相干。是不是吉卜賽民族進入了羅馬尼亞,便糅合了這種美國舞蹈而變種,這個我便沒有什麼考據了。
但吉卜賽人起源於印度,並遷徙至阿拉伯地區,然後進入巴爾幹半島,逐漸移居至東南歐以至法國和德國。現在在歐洲,特別是南歐,經常可以看到吉卜賽人的蹤影。這個流浪民族,生活坎坷,但天性樂觀,以音樂和舞蹈來表現他們獨特的民族性格。因而他們的舞蹈和音樂,既有憂鬱淒涼的一面,更有粗獷狂野的一面。當晚的演出,看不出表演具有這些特徵。
法國作曲家梅里美(P.MERIME),創作的吉卜賽女郎卡門的故事,流行永久,並改編成多部歌劇和電影。這位狂放不羈的卡門,成為吉卜賽女郎的代表。因此,吉卜賽舞蹈是粗獷的、節奏強烈的已經深入民心,我當然也不例外。因此,看羅馬尼亞的所謂「魅力吉卜賽舞樂盛宴」,當然有點失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