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浩浩
「好TVB!」、「這個設計可否不要那樣TVB?」、「真的很TVB!」、「可以有TVB橋,但要有變化,帶出不同效果!」,老闆對我們所創作的劇集分場、劇本,以至拍出來的製成品,用得最多的評語就是以上幾句。不知道何時開始,TVB已經不單是一間電視台的名字,甚至變成了一個形容詞,就好像這件衫很女人,「女人」成為了女人身上的一個形容詞。
其實甚麼才算是「好TVB」呢?當一些情節或設計被大量使用之後,就好容易會被定性為「好TVB」,而依據老闆對我們劇集所下的評語,可以推斷出有以下幾種情況:第一類,是巧合相遇的人物關係。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新來的女上司,恰巧也是屋企對面新搬來的住客。這種安排在劇集中也很常見到的,尤其是處境喜劇,因為主角要被安排在同一處境之下,才能產生戲劇效果。港劇收視紀錄保持者、棟篤笑教主黃子華主演的《男親女愛》,就是採用了這種安排。不過在現實世界中,這種巧合未免過於戲劇性。
第二類,就是以Flash Back形式交代前設關係。劇中的角色,為免過於平板,創作人都喜歡賦予他們一定的前設關係,例如兩人之前曾結怨,又或者主角曾經有過一段鮮為人知的過去,這些情節如何向觀眾交代,與其齋用對白講幾頁紙,倒不如索性用Flash Back,把整段情節呈現在觀眾眼前。
第三類,就是一些較為誇張的戲劇設計,例如男主角為了追女主角,不惜衝出馬路,截停汽車。這種設計過往首先出現於日劇之中,有些設計大家一定會覺得非常熟口熟面,例如女主角為了幫男主角尋回遺失了的文件,在街上逐個垃圾桶翻摷,甚至不惜到堆填區去。編劇最初觀賞日劇時,必定會被這些場景所感動,繼而大量使用在港劇的情節中,於是日劇變成了港劇,於是被認定為「好TVB」。
第四類的場景也是較多網民所詬病的,就是偷聽橋,尤其在洗手間偷聽的場面。本來這種設計是非常生活及寫實的,我自己也親身經歷過在洗手間內聽到其他人的對話,因而得知了某些秘密,可是當這類設計大量地在港劇中使用時,也就變成了公式化,變成了另一種「好TVB」。
其實「好TVB」並沒有一種褒或貶的意思,只是一種品牌形象,就好像每當提起Burberry,大家就自然會想起英倫格仔風格。而當我們要建立另一個品牌時,當然不希望觀眾會混淆兩個品牌,除非想建立的是一個A貨的品牌。
這個道理其實大家早就明白,所以當初加入港視時,所有編劇都已經非常着力,希望能擺脫過往創作的影子,但畢竟我們是飲TVB的奶水長大,不想太TVB,可是最後還是很TVB。於是,我刻意不去收看TVB劇集,這絕對不是為了甚麼反電視霸權,只為想幫助自己清洗已根深蒂固的劇集模式,並改為只欣賞英美劇集,慢慢地創作的思維模式確實起了點變化。至於這種創作模式能否得到觀眾的認同,半年後自有分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