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德河 原全國政協委員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在此恭祝《文匯報》廣大讀者及全港市民馬年馬到功成,一帆風順,如意吉祥。過去一年,在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下,全國人民團結一致,銳意進取,攻堅克難,精神奮發,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國家發展蒸蒸日上,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香港特區政府堅持穩中求變、民生為先的施政方針,成績有目共睹。本年度的施政報告致力解決香港的一系列深層次問題,大手筆地推出多項扶貧助弱的「暖民心」措施,讓貧窮人士感受到政府的關懷和溫暖,又兼顧經濟發展長遠規劃,以切實可行的振興經濟措施,提振市民對政府管治水平和香港前景的信心。如今,香港進入探討普選的「大直路」,對香港未來發展影響茲事體大,我期盼七百萬港人和社會各界人士,應按照基本法規定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堅持愛國愛港原則,凝聚共識,務實討論,為順利實現行政長官普選打下良好基礎。
國家發展成就舉世矚目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發展成就,GDP全球排名第二,各個領域進步喜人,人民生活明顯改善。中國經濟已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前進的「火車頭」,世界各國都以加強與中國合作為先為重,期盼分享到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的機遇,中國的投資、市場備受各國歡迎,中國人民終於在世界上揚眉吐氣,兩岸四地乃至全球炎黃子孫的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處於有史以來的最高點。十八屆三中全會啟動全面深化改革,展示出新一屆中央領導高瞻遠矚、信心十足,以改革促發展、促開放,帶領全國人民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指日可待。
按照鄧小平先生「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構思,香港順利回歸祖國,成功落實「一國兩制」大業。回歸16年多的時間裡,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香港保持了原有的法治廉潔文明的社會制度,經濟、民生發展也穩步推進,16年來的繁榮穩定獲得國際社會的充分肯定。梁振英特首上任以來,認真貫徹穩中求變、民生為先的施政方針,着力解決本港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取得了初步成效。例如在壓抑長期困擾本港的高樓價問題上,果斷堅定地推出多項「辣招」,有效地防範了樓價失控狂飆。
特區政府穩中求變 政績有目共睹
上月中,特首梁振英發表的第二份施政報告,一改以往思維,大手筆地推出多項「暖民心」措施,讓貧窮人士感受到政府的關懷和溫暖。貧窮是香港社會突出的深層次問題,不僅關係基層市民的生計,也影響社會和諧穩定。這次施政報告提出的多項扶貧措施,估計政府每年的經常性開支將要增加約200億元,說明當局在扶貧助弱上確實是重拳出擊。當中特別推出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計劃,變相是為貧窮家庭提供持續性的薪金津貼,不但直接改善貧窮家庭生活,更體現多勞多得,鼓勵市民自強不息的精神,顯示當局在扶貧思維上的突破,敢於解決社會積存的深層次矛盾,並推出切實可行的措施發展經濟,是管治水平不斷提升的體現,得到社會各界的讚賞。
在關顧民生的同時,施政報告提出要善用、鞏固及提升香港現有優勢,加強與國內外的全方位合作,將各個產業「做多、做大、做強」,特別是積極支持配合廣東率先實現粵港服務貿易自由化的目標工作,並把握好十八屆三中全會擴大開放的新契機。同時,當局將成立「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研究將大嶼山打造成優質「東大嶼都會」,成為中區及九龍東以外的一個新核心商業區;並配合港珠澳大橋落成通車,發展「橋頭經濟」等。我們商界人士認為,這些措施將為本港經濟注入源源不絕的活力,是發展經濟有所作為的表現,期待政府確保有關措施落實到位,提升本港的競爭優勢,以應對未來的挑戰。
理性討論普選 營造有利條件
落實2017普選特首是本港目前輿論的焦點,有關政改的討論正進行得如火如荼,中央一再強調堅定不移地支持香港依法落實普選,特首候選人須愛國愛港。發展經濟是解決香港民生問題的基礎,而一個穩定的經濟民生環境更是落實普選的必要條件。本港要成功落實普選,就必須營造有利的社會條件。現時外圍經濟走勢不明朗因素增多,美聯儲宣佈縮減QE,資金流向開始逆轉,新興市場表現脆弱,近日港股大跌,說明本港經濟面臨的挑戰不容低估。本港各界更應支持特區政府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讓不同階層的市民分享到更多實惠,提升市民對特區政府的支持,帶動市民理性務實討論普選,為落實普選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