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振 資深評論員
2011年全球專利申請數量為214萬件,增長7.8%;其中中國受理52.6萬件,佔全球總數的四分之一;美國為50.3萬;日本34.3萬。2012年全球專利申請量為235萬件,增長9.2%。其中中國受理65.3萬件,增長24%,連續二年位居全球首位。華盛頓專利申請量持續下滑,科技創新出現前所未有的大滑坡,凸顯美國等西方列強獨享世界「專利發明」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式。困擾歐美國家的經濟危機,迫使他們不得不實施緊縮政策,減少對創新領域的投入,導致西方「發達」國家的專利申請量被北京拋到身後,反映歐美的傳統創新優勢正面臨危機。
專利發明是催動社會進步的強動力和經濟持續發展的「催化劑」,但專利只有實現商品化才能造福人類。專利沒能及時轉化成新的商品,只能產生短暫心理鼓勵作用。中國的專利申請數目雖然位居世界第一,但和西方國家75%專利產業化率相比,中國專利產業化比率只達到30%,顯示中國專利沒能完全、及時發揮其應有價值。努力讓專利成果商品化,需要通過交流和合作學習、借鑒外國的經驗。中國的龐大「專利轉化」潛藏龐大商機,吸引越來越多外國機構來華合作,希望利用自己的優勢,共享中國巨額專利帶出的利益。
中國科研成果洩密嚴重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涉及學科領域廣泛,參與協作的科研機關、高校達到幾百所,幾十萬名工作人員,雖然不在「軍營」,但承擔和軍事研究人員同等重要的責任。航天、航空技術不僅提高我國空間技術,亦在民用商品升級中發揮出其獨特效用。由研究機關完成的新工藝、新技術、新實驗辦法,雖然不屬於軍事領域,但都由科研人員的汗水和心血鑄成,潛藏巨大的經濟價值,和國防科技一樣重要,不容有絲毫流失。部分科研人員認為自己不是直接從事原子彈、氫彈研究,不需要神經過敏,在麻痺大意的瞬間,就可能讓國家機密洩漏出去。
中國科研人員近30多年來,不僅在載人航天、飛機製造、尖端武器等方面的技術攻關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企業商品升級、節能環保、高速鐵路等領域的參與也屢屢創造佳績。研究人員在科研過程中,經常需要和國內外同行交流,需要使用電子郵件等方法傳遞信息。另方面,研究人員在撰寫論文、出版專著過程中,也經常由於保密意識不強,導致資料外洩。某研究員違反規定,利用電子郵件傳遞絕密信息,結果計算機被鎖定後,植入特種木馬後受其遠程控制,對方從中竊取大量秘密文件。
西方黑手竊密層出不窮
從美國前中情局職員斯諾登揭發出來的材料可以看到,美國政府對「恐怖分子」進行的監控已經完全「變了味」。美國對世界各國政要、科研機關開展全方位的「入侵」和監控,引發世界各國的憤怒和不安。事實上,美國不僅監聽印度、俄羅斯、德國、法國、巴西等國的政要通話,中情局還對各國的科技發明、專利創新、最新工藝和商業信息等同樣垂涎三尺,並通過各種手段竊取。凸顯西方黑手對政治、經濟、軍事、科研和商業信息等都已經實施全面入侵。警惕西方黑手竊取研究成果,避免機密流失,已經成為高校的迫切工作。
隨着高校科研成果越來越多、對外貿易的迅速增加和全球經濟一體化,高校需要進行更多國際交流和合作。外國高校也特別希望和中國同行進行更多合作與交流,以便提高他們的自身競爭力。小部分打着與高校「交流合作」的外國組織,利用中國高校更多對外交流和合作的良機,手段更加層出不窮,高校科研工作者不僅需要更加艱苦的攻關,也要特別注意、提高警惕,不要讓血汗換成、來之不易的成果在不經意的情況下被盜取、流失。只有做好研究攻關和保密兩項同等重要的任務,才能無愧於國家和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