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
最近有報道指出第三屆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文憑試)的學校考生人數由上屆的七萬一千多人減少至今屆的六萬六千多人,其實這是由於兩屆學生自中一開始已相差四千多人,與學生對新學制失去信心,以「跳船」避開文憑試無關。
單純比較兩屆文憑試的學校考生人數,其實不能準確反映學生報考文憑試的意願。除了學生退學、上屆考生重讀、學生中途轉修其他課程或赴海外升學等因素會影響文憑試的報考人數外,過去幾年適齡中一學童人口下降才是導致今屆文憑試考生人數減少的主要原因。若將兩屆畢業生入讀中一年度的學生人數比較,便可知道當年入讀中一人數已驟減了四千五百多人,考生人數下降早於他們入讀中一時便可以預期,故六年後的考生人數比上屆少約五千人,絕對是預計之中的事,亦不存在所謂「跳船」的情況。由於今年中五的學生人數在中一時又較上一屆少了四千一百多人,故預計明年文憑試的報考數字仍會下跌。
不論新舊學制,每年高中學生人數都有一定的流失。根據教育局每年進行的全港學生人數統計資料顯示,在新學制下高中學生的流動量與舊制大致相若。新學制下,首三屆高中學生的流失率在中四升中五平均為4.2%,至中五升中六約5.2%;舊學制下最後三屆高中學生的流失率在中四升中五平均為3.8%,至中六升中七平均為5.7%。由於新、舊學制牽涉根本性的改變,上述兩組數字雖不能作直接比較,但仍具一定參照作用,反映了新舊學制的高中學生流失率相差不大,「跳船」的情況並不存在。
從政策層面來看,舊制下只有三分之一的中四學生經香港中學會考篩選後有機會升讀預科,亦即有三分二的學生被迫「下船」;反之新學制下所有學生都有機會升讀中六。若將首屆新學制下適齡學生就讀中六的比率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於2013年發表的報告(包括其中二十九個會員國如美國、英國、加拿大、德國、芬蘭、日本等的相關資料)作出比較,新學制下的高中生畢業率跟這些發達國家相若,甚至更高。事實上,新學制為所有學生提供學習機會的目標已初步達到。
教育局推行課程改革,目的是讓所有學生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以應付二十一世紀的挑戰。在構思新學制初時,我們提出改革舊制的精英教育模式,為所有適齡學生提供十二年免費教育,當時已考慮到有些學生基於不同的能力、興趣和需要,不一定選擇完成三年的高中課程,因此早已制定「多元出路」的措施,鼓勵同學向不同的目標進發。由2009/10學年新學制實施開始,職業訓練局已為中三及以上學生開辦多項銜接的課程,例如「中專教育文憑課程」,按學生修畢高中課程的年期,為學生提供不同的入學點及修讀年期。有關課程為學生提供完善的進修階梯,為他們未來升學和就業作出適切的銜接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