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金控‧太平証券(香港) 研究部主管 陳羨明
滬港通短期對市場的影響有限,但意義深遠。就政策而言,其對經濟以及整個金融市場的拉動是有限的,但更重要的意義在於標誌着中國內地資本市場開放邁出里程碑的一步。
港交所4月2日下午發表公告稱,港交所一直與內地相關機構就內地與香港市場可能建立互聯互通進行洽談。4月10日中國證監會與香港證監會發佈聯合公告,公佈滬港通試點實施細則,明確了對滬港通股票投資範圍、投資額度以及投資者門檻。總體來看,滬港通試點以穩健起步。試點股票標的主要為大中盤股票,以避免市場出現過大的波動。投資額度實行總量管理,並設置每日額度,實行即時監控,雙方可根據試點情況對投資額度進行調整。
「滬港通」啟動有利金融改革
滬港通對於市場的意義,在於其背後的金融改革背景。相較於其他領域的改革,金融改革正尋求市場化的創新,突進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匯率市場化的推進以及資本市場改革的推進。上月人行拓寬了人民幣波動區間,表明有意識地推動人民幣國際化。3月25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資本市場改革市場化、法制化與國際化的路徑,作為資本專案開放的一部分,滬港通隨之出現順理成章。對於內地資本市場而言,去年以來新三板、RQFII、IPO改革、優先股試點等政策持續出台,近期從推進企業併購重組到滬港通,這些活躍資本市場的利好因素值得思考,可以預見,金融改革紅利陸續有來。
滬港通是近期內地證券市場系列改革中的重要一環。證券市場改革具有規範化、國際化特徵,與實體經濟改革相輔相成。滬港通增加人民幣投資管道,加強人民幣在境內外的雙向流動循環,將加速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加快中國內地股票市場與國際接軌進程。這對優化市場配置、規範投資環境具有重要意義。從後續政策來看,滬港通為推出「T+0」等制度提供契機,進一步推動投資風格轉換。隨着試行的不斷推進和完善,未來互通機制可望推廣到深圳交易所市場,以及繼續提高限額甚至最終完全取消限額。
在中央推動金融改革的過程中,香港依然扮演重要角色,滬港通因而也支持了香港的發展。自由行帶給香港的紅利已基本釋放,滬港股市互聯互通,未來雙向交易統一採用人民幣進行結算,有利提升人民幣市場化、國際化地位的同時,香港作為中國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也將啟動人民幣在香港的使用。滬港通有利於香港培育離岸的人民幣中心和成為國際市場投資內地的橋樑,更能鞏固香港作為金融中心、人民幣離岸中心的角色及地位。
香港應在內地改革中搶先機
從另一方面看,在內地與香港融合備受質疑之際,各界期待已久的港滬股市直通車的推出,展現了中央的善意和誠意。香港也應抓住機遇,充分發揮獨有優勢,以在內地改革中搶佔先機,不斷推動本港國際金融中心再上台階。
不過,目前滬港兩地交易的某些技術細節還有待進一步明確,兩地如何在市場風險分配、控制和監管上得以協調,有效落實執行,有待時日。顯而易見,目前港股與A股市場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其中包括市場制度、行業分佈、投資者結構、資金及流動性、市場工具以及交易估值特徵等。相對而言,港股市場在新股發行、回購、退市制度,以及交易手段和機制等方面更為成熟;機構投資者佔據主導;受到全球資金流向的影響大;大部分小盤股相對大盤股存在估值折價。
因此,短期內滬港通對股票市場的影響是有限的。目前AH兩地上市的股票出現的折價溢價受兩地的投資者結構、投資風格以及流動性不同的影響。滬港通在兩地市場未能帶來太大的增量資金,因而推動市場上行的作用有限。AH股的折價並不顯著,由折價帶來的修復性行情也難以推動市場趨勢性的持續上揚。交易制度等價值外因素的利好使估值差異有所接近,但投資主體結構和市場偏好仍會有顯著的差異,因而AH股的估值結構很難出現完全的接軌。雖然A股相對於港股的創業板有十分顯著的溢價現象,但是此次開放主機板的互通,對創業板沒有直接影響。
長期來看,滬港通以滬港接軌為契機,A股市場的封閉性將會被打破,受國際市場估值定價體系的影響使A股市場的定價機制趨於國際化、趨於合理。國際投資者通過滬港通分享中國經濟高成長將會提升A股藍籌股估值,績差、中小市值的高估值泡沫將會被擠壓。■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