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近月香港電影資料館舉辦的「江湖了斷──香港黑幫電影的類型情結」節目,為香港黑幫電影作出一次全面的整理及回顧,是少有研究者觸及的冷門題材。雖然「打打殺殺」的黑幫電影並非我的心水,但赫然發現《大家姐》出現於片單之上,引起我濃厚的興趣。因為黑幫電影從來都是男性世界,女性角色並不重要,多是扮演弱質女流或受害者,很少出現像大家姐一類女性話事人,而她背後更有一班智勇雙全的硬漢子忠心耿耿為她賣命,可說是黑幫女性形象的異數,開創先河。
《大家姐》是當年麗的電視一套膾炙人口的電視劇,由麥當雄編導,飾演「大家姐」的黃莎莉及由薛家燕主唱的主題曲亦同樣深入民心。今次電影資料館選映了《大家姐》的第二、三集,雖然第三集是結局從缺的殘本,但情節緊湊,更可藉此窺視上世紀七十年代的香港,黑幫橫行,治安不靖,黃賭毒害泛濫,罪案猖獗,有時的確需要大家姐這類豪傑為弱者伸張正義。其實《大家姐》並沒有仔細交代大家姐的背景,只是隱約從對白中暗示過,她丈夫生前為黑幫頭子,丈夫死後她與手下退出江湖,金盆洗手,經營酒樓及工廠等正當生意。雖然她縱橫黑白兩道,但是她並非殺人不眨眼的女魔頭,她也有柔情似水的一面。像第三集,她好心收留了前手下的小兒子,帶他去買玩具、去公園玩,就呈現了大家姐難得一見的慈母本色。
後來我在網上再多看了幾集《大家姐》,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無論黑白兩道、街坊鄰里,都一概尊稱她「大家姐」,她本身的姓名反而無從稽考。這令我聯想到一部由張作驥導演的台灣電影《當愛來的時候》,飾演妾侍的二媽,一直忍氣吞聲地過日子。當家庭突遭巨變,她毅然肩負起一家之主的重責,亮出手槍與上門的對頭周旋,此時大家才知道她的過去,與她背脊的大刺青一樣深藏不露。即使大家姐或者二媽,曾經擁有多麼叱咤風雲的過去,只要她們回歸男性主導的家庭,往往都是一個沒有名字的影子;她們必須等到男性話事人死亡或失蹤後,才有當家作主的機會。
黃莎莉的個人際遇也是差不多,她主演《大家姐》之前,曾經演出過數十部電影,不過都是欠缺發揮機會的配角。直至《大家姐》面世,她才真正吐氣揚眉,擁有一部屬於她的代表作。或者《大家姐》的角色無姓無名,但每次只要有人提起「大家姐」,影迷一定即時聯想到黃莎莉,對演員來說已是一份非常難得的榮譽。■文:沙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