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5月26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從蔣介石日記透視國民政府後期政治


放大圖片

■蔣介石與民眾合影(1945年6月13日)。《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三)》內頁圖

--楊天石《蔣介石日記解讀(三)》讀後

楊天石解讀蔣介石日記,已經出版過兩部論集,最近又出版了第三集。與前兩集一樣,第三集的論文仍是以解讀蔣氏日記為引線,實際上是對中華民國政治的若干專題進行論述。

第三集輯錄其讀蔣氏日記的論文15篇。該集論文內容所涉時間跨度較大,從1936年的綏遠抗戰,到1972年尼克松訪華。書中論題雖有幾篇文章是研討蔣介石對抗日的指導,和國民黨政府退至台灣後發生的情況,但絕大部分還是集中於國民政府後期政治和中外關係兩大領域,其中尤以抗戰結束前後國共關係和戰後制憲、行憲的歷史為重心。故似可簡要地說,此書主要內容是從蔣介石日記透視國民政府後期政治。

文:曾景忠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審,原《抗日戰爭研究》主編。)

楊氏素以擅長搜羅史料著稱。由於蔣介石日記原件至今還未出版,因此,書中揭示蔣氏日記中的一些內容,不僅對於廣大讀者,而且對於包括一些難以閱讀到蔣氏日記的研究者來說,都是很新鮮的。非但如此,作者在每篇論文中都廣泛引述了大陸、台灣和國外的許多檔案和其他史料,參考了各個論題既有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礎上,對論述到的每一人物事件的來龍去脈都梳理得一清二楚,因此,此書不僅使讀者了解到民國政治的許多內幕,而且澄清了以往一些歷史誤傳和錯誤論斷。《蔣介石日記解讀(三)》中每一篇文章都富有新意。

揭露歷史秘辛

楊天石解讀蔣介石日記的第三集論文,用豐富的史料為讀者編織了一幅幅民國後期的政治畫圖。不僅可以加深對抗戰後期起中國政治的認識,也有助於深入了解國民黨政府在大陸統治最後階段的走向失敗、中共取得革命勝利並奪取全國政權的大勢。

楊天石根據史料,揭示了許多過去人們所不知曉的歷史情節及其歷史背景。試舉二例。

一為蔣介石對待貪污的懲治態度。以往人們只知道在抗戰時期和戰後,國民黨政府貪污腐敗嚴重,但是很少知道,蔣介石主觀上也是想肅清貪污腐敗,並採取了行動的,然而收效甚微。蔣介石決定處決孔祥熙親信是顯著一例。楊書中寫道:「蔣介石此後也曾多次多方設法,甚至企圖開展『肅清貪污運動』,藉以解決普遍瀰漫於國民黨官場的嚴重貪污現象。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他雖曾命令自己的兒子蔣緯國退回非法取得的『敵產』,卻無力改變國民黨官場的普遍現實。在他主持的(國民黨)六屆四中全會上雖曾制訂《當前組織綱領》,規定黨員應登記財產,凡拒絕登記者不得成為國民黨員,但從未付之實行。貪污現象日益發展氾濫,終於迫使人民對這一政權完全喪失信心和希望,蔣介石不得不敗走台灣。」作者還從中引出歷史教訓:檢視蔣介石反貪史,他「確有反貪之願,......但終未奏效,最後丟失大陸,敗走台灣。貪腐可以亡政,信然。」「豪門越『豪』,處理其貪腐,就應該越堅決、果斷、及時,這就是歷史教訓。」

一為1948年蔣介石曾動員胡適參加總統競選,而其背景是:先有李宗仁勸胡適參選,蔣介石得知後一面對「桂系攜貳益顯」表示顧慮,一面又想,「只要有人願負責接替重任,余必全力助其成功」。同時,軍統報告:國內有部分勢力欲蔣下野,美政府人士醞釀讓蔣「讓位」。美國司徒雷登、馬歇爾都對國民黨政府有強烈批評,國民黨政府在國共內戰中屢屢敗績,在東北戰場緊急之時,美國遲滯對華援助。這些都是促使蔣決策推舉胡適競選總統的因素。連蔣經國也一再建議乃父任行政院長。當然,蔣介石是在打算,或當軍隊參謀總長掌握軍權,或當行政院長執掌行政權力。

抽絲剝繭的史料分析

楊天石解讀蔣介石日記的論文中,引用蔣的日記文字並不多,每篇只有幾段,但為了弄清日記中的幾句話,卻要搜集大量的資料,才能將某一事件、某一問題的背景原委結果,及其內在矛盾和演變過程說清。這一文集中每個論題,即便對於民國史多少有些研究的學者也只能大致了解其外貌輪廓,但對其中內在經緯脈絡理路未必了然。而楊書論述每一個政治話題,卻像畫出一棵棵大樹的植物生理圖,運用史料將樹的主要根系、主幹、枝蔓,直到葉脈,都一一清晰地繪示出來。書中論文對每個論題所涉事件人物作了細緻的掃描透視,使讀者能對歷史的一些關節點有深切的認識。這是學術研究水平的體現。

而能做到這一點,一方面有賴於作者廣泛搜羅可能搜尋到的史料,一方面還要仔細比較深入解析,這充分顯現出作者的修養和功力。

楊天石對資料的研讀十分仔細,在使用史料敘述歷史時,也都力求準確無誤。以一個用詞為例。他在敘述毛澤東原來拒絕接受蔣介石的赴渝邀請,後來在莫斯科三封來電的壓力下只好決定接受蔣的邀請時,這樣寫道:「毛澤東終於決定部分地接受莫斯科的勸告」。用「部分地接受」來表達,非常準確。莫斯科要毛澤東接受邀請赴重慶談判,其電報中提到,「建議中國共產黨人改變對蔣介石政府的路線」。毛澤東接受去重慶談判的意見,但沒有完全接受莫斯科改變對蔣介石政府路線的意見。毛澤東原先對蔣介石的路線是用武力推翻蔣介石統治,答應去重慶談判後,提出要「大體走法國的道路」,進入「和平民主新階段」,但並不是像法共那樣將武裝交出去,仍然「堅持保存自己的武裝和抗戰中取得的解放區,不肯照貓畫虎地全盤走法國的路」。楊文說:重慶談判中,「中共代表在中共軍隊、解放區、解放區政權等問題上的堅持,不僅是對國民黨的抗爭,也是對莫斯科意見和法共道路的逆反。正是這些堅持,中共才使自己的實力和掌控的地盤基本無損,成為以後打敗國民黨及其政府的物質基礎。」所以,用「部分地接受」蘇聯斯大林的意見,前後呼應一致,同時準確無誤。

還原歷史真相

對於一些歷史事件的情節,出於各種目的,輿論和傳聞或誇大縮小,或虛構隱瞞,往往有許多錯訛。揭示歷史真相,是歷史學者的根本任務。楊天石引據史料,澄清了一些以往傳聞失實之處。例如,蔣經國上海「打虎」時,查抄揚子公司囤積物資,過去傳聞孔令侃藐視蔣經國打擊囤積行動,故意對抗,楊天石論文中引述監察院調查和蔣經國日記資料,揭示出在蔣經國在宣布「物資總登記」的命令後,揚子公司確曾向經濟管制督導員辦公室提交存貨單;揚子公司囤積貨物,「都非日用品,而外面則擴(誇)大其事,使得此事不易處理,真是頭痛」。

楊天石解讀蔣介石日記第三集的內容豐富,可圈可點之處甚多,這裡難以一一述及。只是書中有一點,是否可進一步探討,即對於蔣經國上海「打虎」中的揚子公司案,蔣介石究竟有未對孔令侃包庇。因為從當年的輿論到其後長期的傳聞,都說蔣經國在揚子公司案碰了釘子,是因為蔣介石聽了宋美齡的話,包庇了孔令侃。而實際上,蔣經國「打虎」行動本身就有問題。已有論者指出,國民黨政府經過抗日戰爭和緊接而起的內戰,經濟竭蹶,財政虧虛,用發行金圓券、限制物價的辦法,以行政手段干預市場經濟的運行,本身就違反了經濟規律,必然會失敗。而蔣經國「打虎」最後碰在揚子公司案上,社會輿論對官場腐敗、通貨膨脹、物價飛騰、奸商囤積居奇強烈不滿的情緒,最後發洩到處置揚子公司案的停頓上。蔣家因姻親孔家的事,背上了包庇的罵名。其實,揚子公司並未查出違法問題。當年蔣經國日記記載說:「揚子公司的案子,未能徹底處理,因為限於法令,不能嚴辦,引起外界的誤會。同時,自從此事發生後,所有的工作,都不能如意的推動了,抵抗的力量亦甚大。」

相關新聞
「黃金十年」暗藏戰爭陰霾 (圖)
不可忘卻的中日關係轉折點 (圖)
談黃遵憲:外交官典範 (圖)
百家廊:落鼻祖師公
翠袖乾坤:要麼趕緊死去
跳出框框:華人遇劫
琴台客聚:母系轉父系
生活語絲:「石屎森林」的重慶
網人網事:有什麼理由是個胖子?
思旋天地:菲越自食惡果
從蔣介石日記透視國民政府後期政治 (圖)
書評:要想混進地產界 就得學會高爾夫 (圖)
書介:入境問禁:香港邊境禁區史 (圖)
書介:I Am Pilgrim (圖)
書介:往事不曾離去 (圖)
書介:奈特杜納的告白 (圖)
書介:美德 (圖)
徵稿啟事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