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饒宗頤國學院」署理院長陳致指任何形式的國學普及,都是有必要的。 楊曉霞 攝
香港文匯報訊(實習記者 楊曉霞)以當代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命名的「饒宗頤國學院」於去年1月由香港浸會大學創立,專注研究及推廣傳統國學。署理院長陳致透露,去年已全額資助兩位分別來自台灣和香港的學生投身研究工作,今年學院希望能發掘更多在國學方面有學習潛力的年輕人。 為降低理解難度,陳致擬帶領團隊,編輯方便小孩子閱讀的國學進階叢書和漢學叢書,為他們打好基礎。
亂用詞語 啼笑皆非
從事國學教育工作多年的陳致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現時大學生文化修養有下降趨勢,情況令人關注,例如大學生經常在日常生活中亂用詞語,有時就令他啼笑皆非。他指,有學生曾經發郵件給他,希望與他「會晤」;也有學生想去辦公室求教於他,卻表達成要「賜教」他,「類似的尷尬情況發生過很多次,我都不是很記得了,但最好笑的就是這兩個。 」
國學教育促改文化斷層
陳致表示,國學在古代是指國家辦的高級教育機構和學府,主要培養通悉傳統儒家文化的治國人才;而隨着時代的改變,國學的意義變成中國古代學術文化的統稱;而無論古今,國學都給人可望不可及的感覺,尤其對於年輕學生來說,似乎有點艱深。為戳破這層隔膜,陳致指饒宗頤國學院會致力推動國學,讓它在年輕大眾之中得以普及。
學院稍後將舉辦「全港中學生散文詩歌創作比賽」,以鼓勵香港年輕學生學習國學文化。 陳致強調,加強學生國學教育是改變文化斷層的有效方法,「很多上一代的人看重的價值和文化,在年輕社群裡已不再流行, 所以任何形式的國學普及,都是有必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