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4年6月12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南北直通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學生求教寫「賜教」 陳致擬普及國學


放大圖片

■「饒宗頤國學院」署理院長陳致指任何形式的國學普及,都是有必要的。 楊曉霞 攝

香港文匯報訊(實習記者 楊曉霞)以當代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命名的「饒宗頤國學院」於去年1月由香港浸會大學創立,專注研究及推廣傳統國學。署理院長陳致透露,去年已全額資助兩位分別來自台灣和香港的學生投身研究工作,今年學院希望能發掘更多在國學方面有學習潛力的年輕人。 為降低理解難度,陳致擬帶領團隊,編輯方便小孩子閱讀的國學進階叢書和漢學叢書,為他們打好基礎。  

亂用詞語 啼笑皆非

從事國學教育工作多年的陳致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現時大學生文化修養有下降趨勢,情況令人關注,例如大學生經常在日常生活中亂用詞語,有時就令他啼笑皆非。他指,有學生曾經發郵件給他,希望與他「會晤」;也有學生想去辦公室求教於他,卻表達成要「賜教」他,「類似的尷尬情況發生過很多次,我都不是很記得了,但最好笑的就是這兩個。 」

國學教育促改文化斷層

陳致表示,國學在古代是指國家辦的高級教育機構和學府,主要培養通悉傳統儒家文化的治國人才;而隨着時代的改變,國學的意義變成中國古代學術文化的統稱;而無論古今,國學都給人可望不可及的感覺,尤其對於年輕學生來說,似乎有點艱深。為戳破這層隔膜,陳致指饒宗頤國學院會致力推動國學,讓它在年輕大眾之中得以普及。

學院稍後將舉辦「全港中學生散文詩歌創作比賽」,以鼓勵香港年輕學生學習國學文化。 陳致強調,加強學生國學教育是改變文化斷層的有效方法,「很多上一代的人看重的價值和文化,在年輕社群裡已不再流行, 所以任何形式的國學普及,都是有必要的。」

相關新聞
內地生留港就業 不熟例誤變「黑工」 (2014-06-12) (圖)
IANG申請年增逾六成 (2014-06-12) (圖)
學生求教寫「賜教」 陳致擬普及國學 (2014-06-12) (圖)
教院生赴韓學藝 由不懂韓語變「全A」 (2014-06-12) (圖)
神州求學記:棄預科考人大 「非一般」決定 (2014-06-12)
劍橋札記:讀劍橋自然科學系 總有一科適合你 (2014-06-12)
內地生學費貴四成 港大附院疑「掠水」 (2014-06-10) (圖)
分享經驗 : 冀女半年惡補 點餐練習粵語 (2014-06-10) (圖)
部分自資院校副學位課程港生及內地生學費(港元) (2014-06-10) (圖)
港生北上實習 感受「天外有天」 (2014-06-10) (圖)
12浸大生赴印度 助貧民建「安樂窩」 (2014-06-10) (圖)
金石為開:玩電腦遊戲 育西史興趣 (2014-06-10)
普通話聊天室:粵普有別:「大出血」不用送院 (2014-06-10)
港校內地招生系列:北上吸才16載 科大跑遍31省市 (2014-06-05) (圖)
在校發展:入科大練好「武功」 內地生升普林斯頓 (2014-06-05) (圖)
面試錦囊:自我介紹曾「肥佬」 過來人:幸教授給機會 (2014-06-05) (圖)
體樂社服尖子 嶺大有意吸納 (2014-06-05) (圖)
校長手記:新亞「爭一口氣」 傳承中華文化 (2014-06-05)
台灣求學記:海外生「國際社」 身在異鄉心有愛 (2014-06-05)
「未來之星」赴京授旗 多角度學傳媒國情 (2014-06-03)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南北直通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