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4年7月11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閱讀的期待


放大圖片

吳小彬

1974年秋,有一天,天色近晚,華燈初上,拿着從市圖書館借的一本書,我走在街上。那時,我是一個初中生。

能夠被經常想起的往事,對每一個人都是不尋常的。至於我,上述情景的時而浮現,是因為閱讀於我的確是要緊事。

高中時代,往圖書館跑的更勤了。當時,政治運動接二連三,學校和老師疏於管教,更沒有那麼多作業,正好給我提供了大量時間。可惜的是,圖書館許多書籍並不開放外借,有些書只能在閱覽室讀。

兩年後,我成了一名下鄉知青,村莊距省城70華里,我騎一輛自行車,經常跑回市裡借書。一個冬天的早晨,我騎車撞破漫天大霧,趕到圖書館聽一場文學創作講座。後來回城當了工人,勞作很辛苦,受一種強烈的使命感驅動,每天下班後我都前往圖書館,大量閱讀歷史和哲學著作,自然,文學也在必讀之列。

曾經在文章裡寫道,我的青春,是與書籍連在一起的,20多本讀書筆記,記錄着我的青春時光。得空翻閱這些筆記,可以想起許多早年讀書的感受和體味。王夫之的《讀通鑒論》,是我在鄉下給玉米澆水時看的,盛夏之時,蒸籠般的青紗帳裡,我坐在鐵鍁把上,看作者議論魏晉人物,思緒蔓延,已不知今兮何兮;《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幾年來受到不少非議,但我從不否認此書對自己的影響,書是1978年秋讀的,夜蟬聲中,小說主人公的崇高人格與獻身精神,令我感佩至深,竟通宵未眠;讀《紅樓夢》,連續兩月,眼前恍惚着雪花紛飛的大觀園;讀《苔絲》,鼻腔裡半月都是牛奶和麥草混合在一起的味道;法拉奇的《人》,讓我耳邊不時響起那位希臘民族英雄的豪言:「我是亞力山大.帕那古利斯」;黑格爾的《邏輯學》,令我大費腦筋,為讀懂那些艱澀的語句,我屏住呼吸,全神貫注,心火燃燒,血滴在了雪白的紙頁上;勃蘭兌斯的《十九世紀文學之主潮》,讓德國浪漫派詩人諾瓦里斯蒼白的臉和他鍾情的「藍花」,長久停泊於我腦海中。最奇異的體驗,是讀海德格爾,1982年《存在與時間》還沒有全譯本,我看的是60年代出的節選本,每讀一行,我好像就知道作者下一行要寫什麼,他會講出怎樣的話語,會用怎樣的詞彙和字眼,我心裡非常有數,讀下去果然如此。那種魂靈附體的感覺,令我又驚又喜,我與作者共同體察感受着憂慮、畏懼、煩惱,一起奔赴啟示和天命。

當時很少去想,閱讀中的感覺是如何產生的?自己在閱讀中期待些什麼?只是又過了些年,在讀到和接受美學理論以後,有些事情才慢慢懂了。依據這種理論,一部作品的意義,是在讀者的接受過程中最終實現的。作品不是「獨立存在的客體」,讀者也不是單純的接受者,他們參與作品意義的產生。在任何時候,文藝作品的具體化都需要接受者的想像發揮作用,每一位接受者都填補作品中未寫出的部分,都以自己的方式完成作品不確定的地方。「接受者在一個連續不斷不可分割的交往過程中創造意義和感情,無法把出自作品的部分和出自接受者的部分分開」。

對於讀者和作品及作家的關係,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也有分析。他寫道,閱讀是一場自由的夢,閱讀還是一種豪情的運用。作家要求讀者把整個身心都奉獻出來,帶着他的情慾、稟賦、成見、同情心、價值體系,參與到閱讀之中。讀者由此上升到人生罕見的高度,哪怕平時他是一個鐵石心腸的人,也會情不自禁為書中人的不幸遭遇流下眼淚。在這個瞬間,他變成他本來會成為的那種人。閱讀是作者的豪情和讀者的豪情締結的協定,每一方都信任另一方,把自己托付給對方,在同等的意義和程度上要求對方並要求自己。在這種意義上,薩特把讀者的閱讀體驗稱為「審美喜悅」,這種感情的出現,便是作品獲得成功的標誌。在讀者和作者同心協力,使一部著作的意義和價值完整體現之時,全人類帶着它最高程度的自由出場了,人支撐着一個世界的存在。而且,由於著作揭示了正義和非正義,讀者只有表示讚賞或憤怒才顯示它的深度,於是,人們在審美命令的深處也感覺了道德命令。

時想,人有一雙眼睛,能識文斷字,真是上帝賜予的珍貴禮物。閱讀,可以使我們穿越時空,在遙遠的國度和遙遠的時代找到同道。當我們在物慾喧囂的世界裡精神疲憊、悶悶不樂,閱讀,能讓我們與知己品茶相聚,紓緩心中的蒼涼。當這個粗礪的時代裹脅一切,誠懇善良之人,不得好報,歹毒陰險小人,春風得意,我們用盡氣力去工作,懷着熱情尋找愛人,結果徒留一身勞疾、滿心傷痛,閱讀,可以讓我們懷想從前年代的鴻儒談笑、詩人唱酬、淳樸民風,可以讓我們喘息、療傷,人間最美妙的事情莫過於,依靠閱讀,我們能在一個以前從未聽說的地方找到知心愛人,向她傾訴苦痛與憂傷。閱讀,使我們不斷生出對世界的柔情,你會發現,原來自己還有那麼多的愛,儘管受到傷害及誤解,某天黃昏,你卻忽然原諒和寬恕了。而自己總不肯承認的錯誤和對他人的衝撞,某個早晨倏然覺醒悔悟,你會立即打電話或登門拜訪,去與他人冰釋前嫌。閱讀,總能喚醒我們沉睡已久的夢想,給我們以美好的希望,梅思金公爵和阿遼沙.卡拉馬佐夫的形象,令我們不再孤獨,無比艱難的道路,有他倆陪伴,我們不再畏懼。孔子的「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孟子的「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為能」、「吾善養吾浩然之氣」,給所有窮愁不遇的讀書人以榜樣的力量和精神支持,讓他們陡生豪情萬丈,蘇東坡的「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使我們豁然開朗,人間種種潮漲潮落,旦夕禍福,不過一時憂喜,也許明天即化為青煙。《罪與罰》中的索妮婭和《白輪船》中的小男孩,則讓我們有一種父愛的衝動,想給他們關懷與保護;而把丈夫那些不能發表的詩歌默記在心裡的娜傑日達.曼德施塔姆,歎息着「我與我的時代失之交臂」的茨維塔耶娃,因為帕斯捷爾納克的辭世,感傷「世上所有的花全都綻放了,卻迎來了你的死期」的阿赫瑪托娃,這三位美麗的俄羅斯女性,你們如今在哪裡呀?你們還好吧?

近年來,我愈發覺得,對某種人來說,在他的生命中,遇到什麼樣的書,比遇到什麼樣的人更重要。這些書決定着他的境界、思想、氣質。一個人喜歡讀怎樣的書,被怎樣的書吸引和感動,絕非小事。因為,他的志趣、愛好,代表着他的品性和素質。■網上圖片

相關新聞
百家廊:閱讀的期待 (2014-07-11) (圖)
雙城記:老 宅 (2014-07-11)
翠袖乾坤:生命可長 (2014-07-11)
古今談: 風景優美的高速鐵路線 (2014-07-11)
方寸不亂:「攞命的貴」 (2014-07-11)
演藝蝶影:榮哥,好走﹗ (2014-07-11)
此山中:榴槤飄香 (2014-07-11)
百家廊:襄陽護城河邊漫步 (2014-07-10) (圖)
琴台客聚:做個有質素的公民 (2014-07-10)
翠袖乾坤:異地開花的中文 (2014-07-10)
海闊天空:重訪秘湯 (2014-07-10)
七嘴八舌:新聞自由與新聞沉淪 (2014-07-10)
隨想國:離譜隨想 (2014-07-10)
獨家風景:動物巡港的啟示 (2014-07-10)
百家廊:西紅柿情結 (2014-07-09) (圖)
琴台客聚:龍蝦血+高粱酒 (2014-07-09) (圖)
翠袖乾坤:鄭欣宜宣布不再減肥 (2014-07-09)
天言知玄:長 手 (2014-07-09)
生活語絲:濠江紀事 (2014-07-09)
隨想國:精 確 (2014-07-09)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