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冀平
接到趙珩先生的電話,請我和幾位朋友去他家裡吃飯,這可真是好消息,現在請客的最高規格是在家裡設宴。記得有一次我去他家小坐,他和夫人做了一道棗泥核桃糕招待我,這種糕我吃過不少,趙家的別有風味,棗是正宗北京密雲小棗,核桃是京郊的名產,這兩樣東西的比例用得剛好,軟綿香糯,是難得的私房美味,這次要請吃飯,那得有多少好東西吃啊!趙珩先生在二零零一年寫了《老饕外傳》,撰寫的是五十年前北京舊城裡最有名的食肆和吃食,饕餮本是為人所不齒的吃貨,但蘇軾卻以之自居,並作《老饕賦》「蓋聚物之夭美,以養吾之老饕。」從此「老饕」成為追逐飲食而又不失其雅的文士的代稱。這些文士不但善於食,而且擅做,「東坡肉」、「潘魚」就是證明,古代的暫且不說,現代的梁實秋、王世襄、汪曾祺以及趙珩皆是此道高手。此書我一看就放不下,寫的都是我童年去過的地方。賣出數萬本,又再加印,一時洛陽紙貴。後來他又寫了《老饕續筆》。那次去他家,又送我一本近作《彀外譚屑 近五十年聞見摭憶》。「彀」是古字,此字音「動」,意思是「張滿的弓」,趙兄用此字為書名是自謙。 此書除了撰寫老北京的飲食、老字號、風土人情,其中一篇「幻園補記」引起我注意。儘管趙兄一再自謙趙家「算不得望族,比較寒素」,但稍具近現代歷史知識的人都知道,趙家在近現代史上,擁有特殊地位。他的曾祖一輩是人盡皆知的「一門三進士、弟兄兩總督」,曾祖趙爾豐與清朝傾覆、民國肇始有着直接關係,曾伯祖趙爾巽任清史館總管,主持了《清史稿》的編纂工作。父親趙守儼則以中華書局副總編的身份主持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的點校工作。到了趙珩,「名士」「玩家」的名頭,自京城傳遍全國。「幻園」是趙家的祖宅,趙兄說「曾祖趙爾巽死後,我祖父就買了北京的房子,東總布胡同六十一號,也是被我父親稱之為『幻園』的地方,我就出生在那裡。」我好像去過幻園,當然已是甚麼機關的宿舍了,有一個不太大的花園,涼亭假山石。我也住過東總布胡同,一座紅磚尖頂窄窗的英式小樓,樓中有玄色地板,旋轉樓梯,院中松柏已二百年,是北京為數不多的花園洋房。如果不是趙兄家後來搬離了那裡,我們就是鄰居。
我對老房子有特殊愛好,也有機會住過些老宅,前文所述是一間。一次在中山大學住過的黑石別墅,是美國黑石夫人為中山大學首位校長鍾榮光修建的寓所,一百年前宋慶齡曾躲在這間房子中避過叛軍的追殺。整間別墅只有我一個人,晚上睡在主人臥房,幻想就是宋先生住過的房間,窗外漆黑一片,樹影婆娑,嘩嘩的松濤不絕於耳,彷彿這房子要告訴我些什麼。這種百年老宅,不知有多少人住過,互相都不認識,只留下痕跡和不為人知的故事。我喜歡老房子,受其啟發,寫了話劇《甲子園》,講述一棟「會說話」的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