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李文俊指出,青少年能影響香港政局和長遠發展,通過愛國愛港教育等多元渠道,向香港青少年宣傳正面訊息刻不容緩。 潘達文 攝
媒體學校引導有偏頗 宜多渠道傳播「正能量」
曾幾何時,香港是「經濟掛帥,政治冷感」。回歸17年,「反國教風波」以至普選等問題,引發港人、特別是年輕人越來越關注政治,部分人甚至採用激烈手法衝擊社會秩序。全國政協委員、理文造紙有限公司主席李文俊接受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採訪時指出,青少年是香港關心政治的核心人群,隨茩輕靾琣V「雙普選」,青少年能影響香港政局和長遠發展,通過愛國愛港教育等多元渠道,向香港青少年宣傳正面訊息刻不容緩。 ■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記者 沈清麗
李文俊在今年全國政協會議上發言時,表達了自己對加強香港青少年愛國愛港教育的關注和建議。他接受採訪時指,港人的國民身份認同在回歸前後並無明顯變化,青少年的愛國愛港情懷也沒有得到提升,他們錯誤認為經濟繁榮對他們本身沒有帶來實際好處。「由此可見,單憑搞好經濟不足夠改變青少年的想法。」
青年盲信輿論 易有不滿情緒
他指出,根據《2011年香港青年趨勢分析》報告,75%的青少年對電視台報道的可信及真實性是毫不質疑的。換言之,「輿論說好就好,說不好就不好,這無疑影響了青少年對某些事件的看法和立場。」例如早前的「奶粉限購」事件,本來只是經濟市場的供求問題,卻被某些媒體炒作成為政治議題,藉機挑動香港市民與內地同胞的矛盾,令香港青少年對特區政府、對內地同胞產生猜疑和敵對情緒。
「近年,香港媒體和學校的輿論和觀點引導都傾向負面和偏激,」李文俊坦言,「除了媒體,還有本港教育界,部分年輕教師並不『親中』,又傾向不信任特區政府,甚至有些未能置業的年輕教師自己也變成了『憤青』,兩者都影響茈輕銕C少年對事物的觀點和角度。」
因此,他建議,需要善用不同渠道和方式,加強與本港青少年的溝通聯繫,包括透過媒體、政府、及不同社會團體的力量。「香港政治環境相對錯綜複雜,政府及社會各界需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制訂相關的策略和發展計劃,更好地加強本港青少年愛國愛港教育。」
在媒體宣傳方面,李文俊建議,內地可以通過駐港的中資機構,資助報道正面的媒體機構;特區政府可以透過發放新電視台牌照,選好新經營者。時下青少年喜歡通過微信、微博、facebook、WhatsApp等各類電子訊息平台了解時事,發表觀點言論,政府可以善加利用這類平台,向青少年發放正面訊息,幫助他們從不同角度了解事態來源和發展。
他續說,目前本港不少社會團體舉辦青少年兩地交流活動,但還有相當多的青少年未能親身到內地交流。因此這些團體可以在港舉辦更多不同類型的活動,增進青少年的彼此聯誼,拓展與青少年的溝通渠道。
倡中資多聘用 降青年失業率
李文俊又認為,香港目前失業率維持3%,但青少年失業率則高於10%,就業前景不明朗令青少年對政府產生不滿情緒。目前內地駐港的中資企業達1萬多家,卻極少聘用港人任公司高層,他建議駐港中資公司可以聘用更多比例的香港年輕人,令他們有晉升進入管理層的機會,以增加港人尤其是青年人對國家的了解,增強歸屬感,相信家國情懷油然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