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學誠呼籲信眾在放生活動中真正體現尊重生命的理念。
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訊(記者 軼瑋、何凡)近日,國家宗教局召開以「慈悲護生、合理放生」為主題的座談會。全國政協常委、國家宗教局局長王作安提出,佛教界、道教界要倡導合理放生,加強宣傳,引導信眾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和科學知識,正信正行,涵養仁恕精神,共同推動形成慈悲護生、合理放生的新風尚。
提合理放生三建議
王作安指出,當下的放生活動出現了一些令人擔憂的問題,如隨意亂放外來物種,導致本地物種的瀕臨滅絕;進行大規模、超負荷放生,破壞了生態平衡;不注意動物檢疫,隨意放生留下傳播疾病的隱患;有些地方甚至形成了專門捕撈動物、出售供放生、放生後再捕撈的產業鏈等。
「如果放生活動不當,就會好心辦壞事,放生變成殺生、保護生態變成破壞生態。我們一方面要堅決反對借放生活動斂財的醜陋行為,同時也要依據國家法律、宗教教義和科學方法規範放生活動,促進放生活動健康有序進行。」王作安說。
為此,他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倡導合理放生;二是建立放生協作機制;三是將合理放生納入和諧寺觀教堂創建活動中。王作安指出,佛教、道教團體、寺院和宮觀開展放生活動,可與合法民間環境保護、動物保護組織合作,交流成功經驗,把放生活動同珍稀物種保護、動物救助、環境保護等行動結合起來,爭取發揮更大作用。
學誠:護生放生需智慧引導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學誠法師亦表示,佛教渡化世間、利益眾生,主張悲智雙運。護生放生,既要本慈悲心懷,也要以智慧引導。放生活動須考慮到可能由此引申出來的經濟效果、社會效果和生態效果。這也正是佛教放生活動亟待加強引導與規範管理的地方。
學誠說,當前,放生仍然是廣大佛教信眾一種非常重要的信仰實踐形式,在社會上產生了方方面面的影響。如今,放生行為已不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個體行為、道德行為和信仰行為,而是更多的具有了經濟意義、社會意義和生態意義。
「要慈悲為懷,隨緣放生;要講究科學,合理規劃;要精心組織,如法進行。」他並呼籲全國佛教界開展放生活動時,本茼繸郱O悲精神,遵守有關法律法規,採取科學合理方式,使放生活動善願結善果、好心成好事,更好發揮慈悲救護生命、促進生態文明、淨化社會人心的積極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