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規劃署和土木工程拓展署就「東涌新市鎮擴展研究」展開第三階段公眾諮詢,預料未來可提供約48,000個住宅單位。發展局供圖
研擴新市鎮第三階段諮詢 回應民意擬保留馬灣涌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鮑旻珊)規劃署和土木工程拓展署就「東涌新市鎮擴展研究」展開第三階段公眾諮詢,預料未來可提供約48,000個住宅單位,料首批新增人口最快可於2023年遷入。為了回應公眾的訴求而放棄在東涌西填海,今次諮詢文件中提及可提供單位數目,是較上次諮詢可提供最多單位(53,000個)的方案少5,000個單位。有議員表示歡迎發展局放棄馬灣涌的填海計劃。
規劃署和土木工程拓展署分別於2012年中及2013年,進行了第一及第二階段的公眾諮詢,其中第二階段的諮詢,提出兩個東涌東的初步土地用途方案,分別是「宜居城市」及「經濟活力」。前者可提供約38,000個住宅單位 ,連同東涌西的15,000個單位,共提供53,000個單位;後者則可提供約33,000個住宅單位 ,連同東涌西的15,000個單位,共提供48,000個單位。
低密度發展保鄉郊特色
發展局發言人昨日表示,修訂「東涌新市鎮擴展研究」,推出混合方案,當局原本建議,在東涌西的馬灣涌填海14公頃,但基於公眾疑慮及認為該處有值得保留的生態價值,決定放棄這部分的填海計劃,亦建議在東涌西作低密度鄉郊住宅發展 ,以保留鄉郊特色,東涌西的住宅單位數目由原本預算的15,000個大幅減少至8,000個,並會在東涌河兩岸設30米的緩衝區作自然保育用途。
東增發展密度補西棄填海
為了彌補東涌西因放棄填海而住宅單位數目減少,東涌東會增加發展密度,地積比率將由6稍微增加至6.5,提供40,000個住宅單位,當中25,000個是公營房屋單位。當局又建議,東涌東作綜合發展 ,在興建房屋之餘,提供商業及辦公室設施,藉以打造都會中心區及區域辦公室樞紐。 發展局發言人表示,預計東涌新市鎮在擴展後,容納約14萬新增人口,達致26萬人口,規模與現在的粉嶺及上水差不多,而首批新增人口最快可於2023年遷入。
根據第三階段公眾諮詢的文件顯示,東涌西和東涌東合共提供的整體住宅供應量是48,000個,相對於第二階段的東涌東「經濟活力」方案,所提供的整體住宅供應量是維持不變。但與另一個可提供最多單位的「宜居城市」方案,少足足5,000個單位。
鄧家彪讚減毀紅樹林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離島區議員鄧家彪表示,歡迎發展局放棄馬灣涌的填海計劃,保留原有的天然海岸線,減少對鄰近東涌河口天然紅樹林的破壞,並認為政府是有聽取東涌市民、鄉村人士及保育人士的意見。他又指,在東涌西的範圍中,不納入今次擴展研究計劃的政府地都進行不同的計劃,包括興建公屋及計劃興建居屋,以增加住屋供應,估計可容納14,000人至15,000人。
他續指,現時很多政府用地都用作增加住屋供應,故認為即使放棄14公頃的填海計劃,但不等於是放棄所有住屋供應。反而現時局方的做法既可提供住宅單位,又可以保護具有生態價值的土地,達致雙贏的局面。
他亦表示,東涌西一直欠缺完善交通網絡,而逸東h居民都困擾了十多年,故於第三階段公眾諮詢會爭取在東涌東和東涌西盡快興建及落成港鐵站,要求當局進一步交代興建時間表;又希望可以改善區內的配套設施,如增設街市,既為區內居民提供多元的選擇,亦能下調現時高昂的物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