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4年9月2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財富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意大利經濟為何積弱難振?


放大圖片

■意大利自2009年衰退以來經濟就沒能恢復元氣。 資料圖片

Edward Hadas 路透熱點透視專欄撰稿人

意大利出什麼問題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這個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情況很不妙,這一點沒人會質疑。自2009年衰退以來經濟就沒能恢復元氣,已經居高不下的主權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則繼續上升。最近又有麻煩出現,意大利今年將無法達到歐盟要求的財政目標。看來該國總理倫齊正在急着想辦法,或許有必要請求寬限2015年目標。

病根在於國內體制

布魯塞爾、法蘭克福以及柏林的有關當局卻不想給予同情。歐盟執委會、歐洲央行以及德國政壇所達成的共識全都認為,意大利的問題在於體制。意大利政府刁難太多,教育體系過於脆弱,而就業法又十分僵化。

照這種觀點看來,最近這場財政危機只是一種症狀,病根在於意大利無力解決困擾其幾十年的問題。他們認為,這些弱點導致意大利經濟在危機結束後舉步維艱,若允許政府增加舉債,只會讓他們進一步迴避問題。

而那些可以寬泛地稱為凱恩斯主義者的評論人士卻不這樣看。他們認為,無論意大利的長期問題是什麼,目前民間部門支出不足,只能依靠政府。他們表示,往前走的辦法就是借債,然後支出。這些凱恩斯主義者傾向於把意大利經濟難以復甦歸咎於多年來該國財政赤字很小,並認為歐元區北部勢力沒完沒了地吹毛求疵,讓意大利人陷入消沉,拖慢了改革的進展。

舉債增財赤爭議大

兩派觀點都不無道理。如果能大膽地結合起來,進行大刀闊斧的體制改革,同時暫時大幅提高財政赤字,可能才是意大利所需要的。倫齊也許會贊成這樣的計劃,從他上周末對央行官員的講話來判斷,這似乎也得到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的認可。

德國政要們態度不友好,部分是因為他們不相信意大利人的改革承諾。但德國是歐元區的精神領袖,又是最大的出資人,那麼倫齊就有必要證明,他可以和過去劃清界限。■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
百家觀點:細價樓興旺到何時? (2014-09-02) (圖)
意大利經濟為何積弱難振? (2014-09-02) (圖)
資金避走美債 無關美國復甦 (2014-09-02)
內地穩貨幣穩增長不改 (2014-09-02) (圖)
美就業表現指引加息 (2014-09-02) (圖)
百家觀點:歐洲經濟弱 短期料再「放水」 (2014-08-29) (圖)
美就業市場決定加息時間 (2014-08-29)
內險股逐步轉向由價值主導 (2014-08-29) (圖)
熱點透視:歐洲財政刺激實現機率渺茫 (2014-08-29)
高端白酒觸底跡象顯現 (2014-08-29)
百家觀點:歐元區料成全球量寬主角 (2014-08-26) (圖)
中國鋼鐵增產 煤炭產量進口出奇雙降 (2014-08-26)
不確定因素多 耶倫不想提早加息 (2014-08-26)
澳門博彩業須尋新增長點 (2014-08-26) (圖)
亞股有望引領下半年走勢 (2014-08-26)
百家觀點:加息預期升溫 寬鬆政策不變 (2014-08-22) (圖)
俄羅斯經濟難以復甦 (2014-08-22) (圖)
大鱷窺伺 港經濟須居安思危 (2014-08-22)
內地汽車業有望重新整合 (2014-08-22)
私人地段樹木監察存漏洞 (2014-08-22)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財富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