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璘 AMTD尚乘財富策劃董事兼行政總裁
歐元區經濟表現自2013年第二季開始漸見復甦,GDP連續4季錄得增長,PMI亦持續上企50榮枯線上。市場一直憧憬歐洲市場能像美國般,在央行推行寬鬆貨幣政策下,成為另一個表現突出的成熟市場,加上歐洲股值相對美股便宜,上半年不斷吸引資金流入歐股追落後。
歐元區經濟復甦停滯
可是,好景不常。年初至今的地緣政治問題漸漸於歐洲埋下了計時炸彈,最初俄國和烏克蘭之間的動盪未為歐洲經濟帶來實質影響,但隨着俄烏紛爭升溫,伴隨而來的歐美與俄的互相制裁卻直接觸動歐洲神經,觀乎歐元區第二季GDP按季出現零增長,便能反映一二。其中,歐洲三大國更疲態盡露,一向為歐洲經濟火車頭的德國後繼無力,第二季GDP按季下跌2%;法國則連續兩季出現停滯;至於意大利,繼去年第四季曇花一現錄得增長後,今年重回衰退,並呈加速跡象。
歐洲經濟復甦剛萌芽,需要靠內在政策及外圍環境的配合才能步向上,稍有不慎,便前功盡棄。歐洲通脹率已連續多月處於1%以下,顯示經濟仍然疲弱,更可能面臨通縮危機。但歐央行在6月才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而7月的通脹率卻已進一步下降至0.4%,創下自2009年10月的新低,引發市場批評央行行動已經太遲,新政策未能及時力挽狂瀾,鞏固經濟復甦。同時外圍政局動盪更令脆弱不堪的歐洲經濟雪上加霜,導致現在經濟停滯不前。
環球資金正流向亞洲
歐洲經濟告急,加大了歐央行推行量寬(QE)的壓力,即印銀紙及購買政府債券。但歐洲部分官員卻質疑措施的成效,因歐元區主要由銀行主導融資市場,不像美企傾向由市場發債而獲得資金,因此QE的推行可能未必是歐洲的靈丹妙藥。德拉吉表示有必要時會採取ABS購買計劃,相信這是下一個可能的措施,但由於央行6月才剛減息及早前宣佈的長期再融資操作(TLTRO)計劃於9月才正式實行,相信短期內再有新措施推出的機會不大。
歐洲的投資氣氛亦受經濟數據不佳及歐美與俄相互制裁的陰霾籠罩,資金普遍流入國債避險,德國10年期國債曾一度跌破1%,再創歷史新低,反映投資者對歐洲前景悲觀。鑑於歐洲經濟充斥着不確定性及貨幣政策措施還未明朗,環球資金已逐步調配至亞洲市場,相信今年亞股跑贏歐股的機會較高。■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