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9月12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保護學子何來「白色恐怖」?反對派雙重標準


高天問

反對派及其喉舌《蘋果日報》,近日對「反佔中」大聯盟設立舉報煽動罷課熱線大潑污水,攻擊是侵犯「小孩子的隱私權」、「打壓罷課」,「破壞信任撕裂社會」。這說明舉報熱線擊中了反對派的要害,使反對派煽動罷課、誘騙未成年學童參與「佔中」的圖謀暴露了。反對派當年要破壞「一國兩制」,反對國民教育,建立所謂舉報系統,卻不說是「白色恐怖」;當他們要誘騙未成年學生罷課、「佔中」,就不許別人和家長揭發。更重要的是,國教是正當之舉,與鼓吹罷課、「佔中」在本質上有極大不同,反對派更沒有資格批評舉報熱線。這說明反對派是典型雙重標準,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點燈。

家長們把孩子送到學校,就是希望學童在德育、智育、體育上得到發展。所以,學校的校長、教師絕對不可以做教唆學生犯法、危害學生安全的行為。誘騙和挾持小孩子參與罷課,讓他們做「炮灰」,這是非常不道德的卑鄙行為。「反佔中」大聯盟所揭露的對象,就是違反教師守則的校長和教師,揭露他們的無恥行為,當中並不涉及有關人士的個人資料,不存在任何隱私權的問題。教唆犯罪是違反法律的,任何市民都可以揭發,私隱條例對此並不禁止。

反對派靠舉報「批鬥」反「國教」

其實,搞舉報正是反對派的拿手好戲。2012年8月9日,《蘋果日報》刊登「反國教升級 紅旗揭新左校」的報道,聲稱「家長關注組會發動全民行動,通過『國教版圖』,揪出推行洗腦教育的新左校。」升起國旗的學校居然被攻擊為「洗腦教育」,標籤為「新左校」。《明報》也刊登過新聞:「發起『一人一信』收集各校國教資訊 關注組擬製『國教版圖』」,報道稱,「關注組網頁設有『報料站』,讓家長舉報學校並可通過此法收集情報。」2012年8月31日,《蘋果日報》刊登「全城爸媽一人一信奏效 214間小學首年不推國教 反洗腦勝一仗」,表示「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會在網上發布『國教版圖』,實行長期監察。」學民思潮等組織更大力配合,他們如「紅衛兵」一樣,以「大字報」方式猛烈攻擊開設「國教」的學校及校長,手法猶如「文革式批鬥」。

反對派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點燈。他們要破壞「一國兩制」,要攻擊特區政府,幹什麼也可以,建立所謂舉報系統、收集情報系統、監察系統,他們不說「這是白色恐怖」;當他們要搞非法活動,要誘騙未成年的學生罷課、「佔中」,就不許別人和家長揭發,不許發出安全的警號。更重要的是,國教是正當之舉,與鼓吹罷課、「佔中」在本質上有極大不同,反對派更沒有資格批評舉報熱線。

反對舉報罷課皆因心中有鬼

事實上,根據教育條例和校規,中學和小學根本就沒有所謂罷課,只有上課、曠課、請假三種情況。任何人如果要罷課,不能影響和威脅其他學生參加,剝奪學生上課的自由。所以,學校當局一定要承擔自己的責任,維護校規和秩序。任何人如果缺席,沒有家長簽字的請假信,就應該當作曠課,應盡快通知家長,以維護兒童的安全。這是合情合理的。因為小孩子突然沒有上學,很可能是被壞人誘騙去做一些非法行為。「反佔中」大聯盟的關注行動,是促使學校保障學生安全,以免曠課現象蔓延,使得校規蕩然無存。這是正當之舉,把這些奉公守法的行為,說成了「恐怖活動」、「分裂社會」、「破壞和學校之間的互相信任」,完全是「莫須有」的抹黑行動。

反對派對「反佔中」大聯盟的舉報熱線最是理虧心虛,自動對號入座,誣衊為製造「白色恐怖」,並向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投訴,指做法涉嫌違反私隱條例。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指,目前沒有資料顯示,大聯盟以不合法或誤導手法,收集參與罷課學生的個人資料。這更說明反對派的指控沒有任何事實根據,他們心中有鬼,做了煽動學生罷課、參與「佔中」的勾當,擔心被揭發出來,這是害怕真理的表現。

相關新聞
陳志全見達賴 勾結「藏獨」亂港 (圖)
各界:「人力」「港獨」禍心暴露無遺
「人力」群魔早投靠「台獨」
話你知:「雪山獅旗」阻遞奧運聖火 (圖)
新聞鏈接:達賴打宗教幌子搞「藏獨」
教協學民雙重標準煽違法 (圖)
學界批教協把政治帶入校園 (圖)
網站列近百校名 學民搞「標籤」挨批
范太:中學生罷課「苦了家長」 林貝聿嘉:家長憂子女「佔中」留案底 (圖)
保護學子何來「白色恐怖」?反對派雙重標準
反對派鼓動他人子女當炮灰 (圖)
大聯盟:無意蒐學生資料公開轉介
家長促「學民思潮」莫搞中學生
蔣任宏:舉報屬使用他人資料
聖公會保良局東華不贊成罷課 (圖)
辦學團體對罷課立場 (圖)
61%市民挺落實普選特首 (圖)
「新論壇」民調結果 (圖)
傳國慶日「佔中」 政界斥阻普選
「愛港聲」七大行動保普選權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