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盈慧
井上靖、夏目潄石、大江健三郎等日本作家都明是非,講道理,毫不諱言他們國家上世紀侵華的事實。像村上春樹那樣,在德國那個什麼頒獎禮上,不忘借他的過期瞎蛋和牆說三道四則從未見過,雖然明知他一時得意,沒話找話說,大家也不會看作一回事。
好幾屆諾貝爾獎很多人看好他,才真是不明所以,儘管他粉絲多,天天為他敲鑼打鼓,還是始終入不了圍,可見評判眼睛雪亮,心中自有尺碼,不一定依從大眾口味;作為讀者,我算是小眾了,讀他的作品,還是因為有個小友迷他迷得要緊,好奇心驅使之下,才撥出閱讀松本清張的時間,看了他的《挪威的森林》和《1Q84》;前者語不驚人誓不休,還可以說離經叛道得來,有點令人驚艷的異色,後者則大而無當了,同一情節,由不同人物再三重複,囉嗦得像老人說夢,難得小說面世期間,還是諾貝爾獎鬧得火紅火熱,有人幾乎認為問鼎非他莫屬,結果大「熱」倒灶,他的小友粉絲失望,卻在我意料之中。
村上的長篇小說,總有個特殊嗜好,就是對任何美國大小商品的資料,引述得比生產商還詳盡,雖然新派的日本作家都略有此傾向,就是不如村上愛得入心入肺,涉及小說中人物生活,絕少看到什麼東洋風格,哈日幫喜愛的壽司清酒,在他小說中從未提及,大宴小飲不離洋酒咖啡可樂,小說中人物的起居習慣品味全盤西化,只看西洋譯本的話,還以為作者是洋人,是不是老村為了外銷大作,刻意營造符合洋人胃口就不得而知了。真有點懷疑他創作小說時,案頭一定滿放各種西方商品說明書,再經「生花妙筆」潤飾重組出土,諾貝爾評判諸公看他大作,就怕沒有這個閱讀能耐。
村上有些短篇寫來也有如試筆熱身,心不在焉,往往結尾草草收場,不了了之。人在盛名中走運,真是沒話好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