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右起)中大婦產科學系系主任梁德楊教授、名譽臨床副教授張春惠醫生和名譽臨床助理教授黃思慧醫生發布有關宮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前注射「加壓素」的研究結果。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葉佩妍)子宮肌瘤是女性最常見的良性瘤,本港每4位女士便有1位患者,當中有5%屬「黏膜下肌瘤」,可導致經血量過多及不育。而「宮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則為一線治療,但手術時需於宮腔內注入手術液體以膨脹子宮,因此患者或有吸收過量液體的風險。中文大學醫學院昨證實,注射「加壓素」可有助降低吸收液體及減少手術失血量,提升手術效率。
子宮肌瘤屬良性腫瘤,依賴雌激素而生長,因此25歲至50歲的女士患病風險較高,而停經後腫瘤便會慢慢萎縮。中大醫學院婦產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張春惠表示,約50%患者沒有症狀,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月經過多、不育、慣性流產或骨盆痛楚。她指,腫瘤一般可透過超聲波掃瞄及宮腔鏡作診斷。
若吸液過量可致肺腫心衰
治療「黏膜下肌瘤」方面,「宮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是首選方法,它能保留整個子宮,於腹部亦沒有任何手術切口,能減少出血量及加快患者康復。然而,張春惠指手術過程中,醫生需於宮腔內注入手術液體膨脹子宮,以便能清晰觀察內部情況,惟若患者過量吸收該液體,嚴重可致肺水腫、低鈉血症、心臟衰竭及腦水腫等併發症。
為減低患者於手術時吸收過量液體的風險,中大婦產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黃思慧表示,過往醫生或會採取「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注射」(停經針),但此藥物成本較高、需注射1個月至3個月,患者會出現類似更年期的副作用。然而,她指「加壓素」則沒有這些問題,並能有效收縮血管以減少吸收液體及失血。
黃思慧稱,只需於手術前多用1分鐘至2分鐘在腫瘤上注射「加壓素」,已可減少腫瘤於手術時出血的情況,以及減少患者吸收過量手術液體。她指,中大婦產科學系於2011年至2014年間,以39名子宮肌瘤患者進行研究,發現注射「加壓素」的患者,平均手術時間為20分鐘,較沒有注射的29分鐘為低;而手術用液吸收方面,使用「加壓素」的為0毫升,沒有使用的則為300毫升。
雖然「加壓素」對手術有明顯的效用,但黃思慧提醒,「加壓素」或會引致心血管不良反應,因此患有血管性疾病、癲癇症、偏頭痛、哮喘或心臟衰竭的人士不應使用。她續指,使用「加壓素」時,必須先稀釋及以10毫升為上限,確保病人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