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命
不開心的友人甲找學佛的友人乙傾訴,友人乙以一句「放下吧」安慰友人甲,後者聽罷不但沒有「放下」,反而更火冒三丈,大聲投訴﹕「放下!放下!怎放下呢?我就是放不下,所以才會不快樂嘛!」這位友人的遭遇,不禁令我想起宋朝將士曹彬的故事。
話說這位將士當時有幸遇上宋代的奇人陳摶老祖,後者不但是紫微斗數的開創者,同時更精通相術。陳摶於是替曹彬看相,指他臉上的上、中停長得極好,年輕時代已能創立不俗的成就,唯獨是下停欠佳,要小心晚運不保。陳摶接着叮囑曹彬,今後於沙場作戰,不妨得饒人處且饒人,如此或能累積福氣,改變命運。
難得得到奇人指點,曹彬自此經常將陳摶老祖的話放在心中,不論打仗還是日常生活,亦盡量避免殺生,後來他奉命攻打南唐,曹彬不但奉勸後主李煜歸降,免得交戰而引發死傷,他更在陣前詐病,向將士們表示他所得的乃是心病,不能靠藥物醫治,而是要靠將領們在出兵南唐之時,盡量避免濫殺才有機會痊癒,更要他們誠心對天發誓,務必謹守相關的承諾。武將們當然一一答應曹彬的要求,再加上李煜亦答應歸降,終令南唐一役的人命傷亡減到最低。
長話短說,曹彬後來再見陳摶老祖,老祖指他已經改變命運,後來果然活到九十多歲,同時更子孫滿堂,晚運相當不錯。我個人認為,這個故事的背後意義,除了指出命運可靠後天積福改變外,曹彬引導將士避免殺生的手段更令我體會到要勸喻他人,又或要做善事,其實也需要考慮對象的不同而運用不同的方法,才能讓對方容易接受--正如友人乙一樣,他勸友人甲要放下其實並無不對,只是單單一句「放下」到底是否足夠,說的時候又是否適當,實在還需小心思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