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十一月初沈秉和於香港中文大學進行「一杯茶與一杯酒:芳腔、紅腔的比較和欣賞」演講。
潘國森
十一月初到香港中文大學聽了一場演講,是「逸夫書院芳艷芬藝術傳承計劃」主辦的「一杯茶與一杯酒:芳腔、紅腔的比較和欣賞」,講者是沈秉和先生。逸夫書院院長陳志輝教授見到我就說有聆聽我的提議。屈指一數,與志輝公結識已二十年,當年志輝公知道我刊行過研究金庸小說的專著,說《笑傲江湖》主角令狐沖調侃青城派的「屁股向後平沙落雁式」(實是令狐沖用豹尾腿)最有趣。於是乎,到了出版《解析笑傲江湖》時,就半求半逼的要志輝公賜序。早前得知他負責「芳艷芬藝術傳承計劃」,便多嘴進言,既然項目以芳姐命名,當然先要推廣芳腔。正宜敦請有分量的研究人員來辦個講座,印象中沈老師寫過很精闢的文章,所以就向志輝公推薦了。
當代粵劇子喉唱腔,當然首推芳艷芬的「芳腔」與紅線女的「紅腔」(若要細分,則女姐五十年代回廣州之前該是「女腔」,之後才算「紅腔」)。沈老師的演講非常精彩,會後志輝公對我說,比想像中精彩得多了!對的,沈老師不單止比較了兩位阿姐的藝術成就,還如畫龍點睛般說明聽粵曲、看粵劇的重點,這倒是我看戲聽曲幾十年沒有想像過理應如此。沈老師指出粵劇藝術重在老倌的演出方法,給予曲文,以至戲劇中主人翁新的生命。記得在本欄曾發表過一篇短文,題為《主角詞家換唱家》,我是「知其然」,指出中國戲曲的主角由古代的劇作家(詩人詞客)改為今天的演唱家。沈老師則是「知其所以然」,說明了粵劇老倌比撰曲人更重要的原因。時人研究粵曲粵劇而只知品評曲文的馴雅,真是落了下乘,連個合格的聽眾都當不上!
陳世驤教授評金庸小說時指出:「蓋讀武俠小說者亦易養成一種泛泛的習慣,可說讀流了,如聽京戲者之聽流了,此習慣一成,所求者狹而有限,則所得者亦狹而有限,此為讀一般的書聽一般的戲則可,但金庸小說非一般者也。」那麼我聽粵曲、看粵劇幾十年,也可說是聽流了。現場聽沈老師講解,跟讀他的文章是兩碼子事。這要多謝資訊科技的幫助,沈老師每舉一例,都順道播放他要分析的唱段(甚至一兩句)。看來要重讀手頭上沈老師的文章了。
沈老師又提到許多觀眾聽眾對女姐和祥哥(新馬師曾)頗有些劣評,這個則應該多抱一點同情心,諒解他們的從藝過程和人生經歷。儒家講「詩教溫柔敦厚」,戲劇源於詩歌。自來文學研究可以分為內部研究和外部研究。藝術家的作品屬內部、其生活是外部,不宜偏廢。期待這次講座的錄影盡快公開。臨走前再向志輝公獻兩策,志輝公說第一件事可以進行,第二件則要等待時機才好去請芳姐應允。這裡賣個關子,期待好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