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4年12月26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鄉村集市


放大圖片

■在一些經濟不發達而交通運輸又較困難的地區,仍保留着定期集市貿易。

若 荷

集市起源於史前時期,用以商品的聚集交易,後來發展到宗教節慶、紀念集會等,附帶民間娛樂活動。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可能是將集市繪入畫中的第一位畫家,他把北宋汴梁街頭的精緻房屋,各色人物,古老的河流與小橋倒影,悉數畫進畫中。

這幅畫,既有村鎮集市的展現,亦有鄉間民俗的記錄,是最早亦最全面體現城鎮民間生活場景的巨幅畫軸,每一個畫面都那麼真實生動,栩栩如生。

不過,真正的集市,還是以商品交易為主,在一些經濟不很發達而交通運輸又較困難的地區,仍保留定期的集市式商品交易,交易的商品一般為日常易耗用品和當地土特產品等等,以便服務於集市附近的鄉村居民,比如我們北方的鄉村。

北方的鄉村,多高低不平的山凹,道路崎嶇,村莊零落,在緊靠公路的一些高低不平的地段裡,既沒有人去蓋上房屋,也沒有人種上莊稼、樹木,就這樣空空地閒置着。坑窪不平的地面,已被踩踏得十分結實,一看就是經了無數歲月和人跡共同夯實過的樣子。

在這裡,能夠看到一些用石板石塊搭成的石凳石台,參差不齊地擺成幾排,像要召開一個與之有關的會議,只是大多時候,它們面對的都是沉寂的時光。這些石凳石台也不像我們曾經用過的工藝石器,被人工打磨得順滑照人,而是就地取材用當地的石板石塊交錯壘起,達到能夠坐在上面喝茶聊天,能夠將貨物擺在上面供人挑選的目的。

但它們仍然不失為鄉村裡的石凳、石桌,在這裡,它們不需要過於的精緻。

這些啞默的石凳石桌待在這個空地上很久了,每過幾天,便約定俗成地有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向它彙集,有的擔着新鮮的蔬菜,有的拖着裝滿果實的板車,有的用三輪車載來各種花色的布匹。石桌上擺上青紅的蔬菜,半空中拉起懸掛布匹的繩索,最大的空地上扯上了帆布大棚,裡面掛出大大小小的成品服裝,簡陋的木製櫃枱上擺滿了枕巾、沙發罩、童衫童鞋之類,而這些彙集而來的人們,則成了石凳石桌的暫時的主人......

空闊的露天場地上逐漸熱鬧起來,讓它熱鬧的原因,不僅是南來北往的車流、人群,還有家畜的哞咩,商品的色彩,高聲吆喝的叫賣,鑼鼓喧天的戲曲唱段與喝彩--這就是鄉村的集市。我們這裡的集市,一直保持着五天一集,每個鄉鎮集市的日期又相互各異,不知何時延續至今,也不知何時便有了這樣的約定,也許已經有幾百年了,從這個鄉村的人們聚集為鄉村開始。

與城市相比,鄉村常常是寂寞的,寂寞久了便嚮往那些沒有來由的熱鬧,而集市就是繁衍這種熱鬧的所在,它像一個標點坐落在鄉村的一角,不需要誰去為它描摹、讚美,自有樸實、古老、合理的存在,有千百年來為山區鄉村所付出的功勞。

在鄉村,人們把集市看得很重。鄉村離不開集市,無論是道路的遙遠還是地域的偏僻,能夠最大程度解決這一矛盾的就是鄉村集市。與城裡的超市比,這裡的商品更加豐富,交易更加自由、隨意。在一個鄉村裡居住,如果沒有超市可以,但是倘若沒有集市,這個鄉村就顯得冷清,不盡人意。失去了人與人、村與村之間的消息溝通,這個鄉村才真的成了一個閉塞的鄉村。

在某些程度上,集市就好比是鄉村的血管,而農貿產品就是集市輸入輸出的血液,新鮮的農副產品需要從這裡輸送出去,以滿足城市裡的不足,城裡的電動車、孩子們的電動玩具,先進的農用機具,時尚的各年齡段的服裝,也要這樣從城市裡運輸進來,走向山區這個偏僻的村壤。

農民的富裕是離不開集市的,他們把務農所得的商品拿到集市出售,就能換來整整一年的收入。勤勞持家的農村主婦是離不開集市的,她們需要到集市上為小孩做一件肚兜,為老人扯一件衣裳,為自己買一支髮夾。小孩子是喜歡集市的,他們可以在大人的引領下,到集市上挑選心儀已久的玩具、零食;老年人喜歡集市,是可以在這裡與同齡人聊天,他們背上一個布袋起個大早走向集市,這一天就屬於他們的了。他們可以一起聊上一個上午,渴了買碗水喝,餓了到小飯攤喝上一碗豆腐腦接着再聊,談談兒婚女嫁,說說當年的收成。

住在附近的人家,挎一筐捆紮整齊的青菜從家裡出來,就可趕到集市上擺賣,這都是自產自銷的好蔬菜,沒有污染,沒有太多的病蟲害,有的就是青翠喜人的樣貌。這幾捆新鮮可人的青菜,或許就能換來幾斤新鮮的雞蛋,而那些養雞的人家,攢上一二十個雞蛋用包袱拎到集上,幾塊賣雞蛋的錢就能換上幾斤饅頭,幾把掛麵,給孩子稱幾斤南方出產的水果。

沂蒙山區有一種旱煙,叫坦埠綹子,像馬鬃一樣捋在一起烘乾,手一揉就碎了,碎成了土黃的煙末。這煙,二十年前深受中年人的喜歡,而今這樣的黃煙,只有上了年紀的人喜愛。據說這種煙,數百年前就在當地名聞鄉里,它的味道不亞於我國東北的亞布力煙。

我曾那麼喜歡集市,還在孩提時候,只要有時間,集市上就會出現我和玩伴的影子。我們把去集市叫做「趕大集」。集市當天的早晨,天剛濛濛亮,東方初現魚肚白,一座鐵匠爐便在距離集市稍遠的地方支起,熊熊的爐火燃起,嵌進一塊並不規則的鐵器,拉起風箱燒紅,叮叮噹噹的打鐵聲便響起來了。在我的記憶裡,那叮叮噹噹的聲音就是一個集市的序曲。辛勞一年的農人帶着他們的農具,要在這裡進行一次莊嚴的鍛打,淬火,或者是修補。

在鄉下居住時,母親每隔幾天是必趕一趟大集的,她購買的東西不是太多,但從來沒有空手過。過年的時候,母親還會給我們每人買幾朵絹花,插在春節粉刷出來的一面牆壁上,除夕一到,這面牆壁便成了新年的絹花和歷年證書的展台,展示每個人的成績和榮譽,以激勵我們奮發上進。

上世紀八十年代,集市曾經是年輕人的天下,走在集上到處可見充滿朝氣的年輕人,他們除受家人之托帶土特產在這裡進行買賣之外,還要滿懷希望地在熙攘的人海裡尋找一個令他們臉熱心跳的愛情,以便激起他們青春的火花。那時的年輕人雖然學歷低但讀的書並不少,從城市到鄉村,二十多歲的他們都充滿了美好的憧憬和理想。

而現在,隨着外出打工人員的增多,年輕力壯的人都到外地打工去了,鄉村集市上已經很少看到他們的身影,在人來人往的人群中,大多是些中老年人在集市上做一些簡單的買賣,更多的商品,則來自從城裡趕到鄉村集市上的小販。

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集市永遠是屬於山區的鄉村的,集市能夠延續到現在,一定有它的價值體現出來。鄉下人若是離開了集市,不僅是急於售出的蔬菜、糧食和果實難以出售,那些渴望熱鬧以及留守在家的羸弱老人和孩子,也會因為集市的消失,感到漫長時光裡的無形的寂寥。

相關新聞
百家廊:鄉村集市 (2014-12-26) (圖)
雙城記:再說劇場 (2014-12-26)
翠袖乾坤:我看見天使 (2014-12-26)
古今談:中國妙計突破了歐盟高鐵封鎖 (2014-12-26)
方寸不亂:海味年貨開跑 (2014-12-26)
演藝蝶影:高山劇場的新翼落成 (2014-12-26)
此山中:上世紀60年代文化代言人Twiggy (2014-12-26) (圖)
百家廊:大地上的黃金 (2014-12-25) (圖)
琴台客聚:懶鬼萬歲! (2014-12-25)
翠袖乾坤:魚味不如牛味好 (2014-12-25)
海闊天空:忽然福知山 (2014-12-25)
七嘴八舌:了解問題為何演繹成「洗腦」 (2014-12-25)
隨想國:匯 流 (2014-12-25)
獨家風景:愛的故事 (2014-12-25)
百家廊:讀村上春樹有感 (2014-12-24) (圖)
琴台客聚:莫言私語時 (2014-12-24) (圖)
翠袖乾坤:2014娛樂盤點 (2014-12-24)
天言知玄:放下放不下 (2014-12-24)
生活語絲:小孫子扮消防員 (2014-12-24)
隨想國:分 流 (2014-12-24)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