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在倫敦市長選舉中,選民在投票時可按喜好,選擇首選及次選的候選人。圖為倫敦市政府大樓。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自明)關於「一人一票」普選特首階段的投票安排,除了「得票最多者當選」或「兩輪投票制」外,諮詢文件還列出香港選民相對陌生的兩種方式供市民討論,包括「排序複選制」和「補充投票制」。但相對而言,這兩種方式較「得票最多者當選」及兩輪投票制的缺點較多。
諮詢文件指出,排序複選制(或按選擇次序淘汰制)是指,選民在選票上按喜好排列其支持的候選者。在點票時,首先依照選票上的第一選擇來計算候選人的得票,當沒有候選人得票過半數時,得票最少的候選人將被淘汰,然後將其得票依第二選擇重新分配給其他候選人;按票數再排序後,再將最少票的候選人排除,並將其選票依第三選擇分配給餘下的候選人......如此類推,直至有候選人取得過半數有效選票為止。
一張選票 列出首選次選
有意見認為,該制度的好處是能讓選民透過一張選票表達其對所有候選人的喜好排列,省卻選民可能需要投票兩次的麻煩,但仍能確保獲選人是得到過半數選民的支持。
不過,這個投票制度比較複雜,而且在香港的公共選舉制度中,只在4個界別即鄉議局、漁農界、保險界及航運交通界的選舉中採用,但實際運作經驗不多,亦因此對香港大部分選民來說,十分陌生。
另一方式是補充投票制,此投票方法與排序複選制類同,但選民只需投下其首選,或首選/次選。在倫敦市長選舉中,選民在投票時可按其喜好,選擇首選及次選的候選人。
文件解釋,選民所獲的每張選票上設有兩欄,選民可在第一欄內加上「X」號,以示其首選候選人;在第二欄加上「X」號,以示其次選候選人。選民如無屬意的次選候選人,則不必選擇次選候選人。
第一次點票,依照選票上的首選來計算候選人的得票,得票過半數者即為當選。如沒有候選人取得過半有效票,得票最多的兩名候選人將被留下,其餘的候選人則被淘汰。
其後,點算被淘汰候選人的得票上以留下的兩位候選人列作次選的得票,把它們分派到該兩名留下的候選人,再比較兩者的得票總數,取得最多選票者當選。此制度比排序複選制較簡單,但在香港的公共選舉制度中從沒有被採用,因此對香港選民也較為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