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擐㚚� | 閬��� | 擐蹱葛 | �批𧑐 | �蝱�� | ��钅�� | 閰閗�� | 鞎∠�� | �𧑐�𤩎 | ��閗���鞎� | ��躰�� | ����� | 憡𥟇� | 擃磰��
2015年1月14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改嫁


放大圖片

■ 時代不同了,老來改嫁,對男女雙方而言都變得輕鬆許多。 網上圖片

阿 琪

當初,一個女人嫁給一個男人的時候,她以為是一輩子。不曾想,在她還不到60歲的那一年的秋天,她的丈夫沒了。是因為病。她是我一個閨蜜的母親。

三年後,她改嫁。新夫是圈子裡的朋友。他失妻。她喪夫。他來找她好多次,每次來都帶好多手信給她。雖然不貴,但看得出他的誠意。她沒有守住,就嫁了。好在兒女都已經結婚了。沒有人支持,也無人阻攔。

我的閨蜜是她唯一的女兒,和母親最親。只有她經常地去看母親。開始的兩年,改嫁後的母親鬱鬱寡歡,有時眼含淚花。在她的再三追問下,她才知道原委。他們老夫妻倆和小兒子、兒媳、孫子同住三居室。兒媳認為自己是先來的,繼婆婆是後來的,總是跟她過不去。我的閨蜜去找那個娶了她媽媽的叔叔,說,你要麼與兒子兒媳分開住,要麼我就把媽媽接走了。你看着辦。

後來母親和那個叔叔過上了幾年快樂日子。臉色也紅潤了,也胖了一點。但是,好景不長,叔叔也病了。她義不容辭上上下下地,盡心盡力侍候他。但是,留不住,他還是走了。算起來,母親改嫁前後也有十年。有苦有甜,有喜有悲。只是叔叔的追思會一過的當天晚上,叔叔的三個兒女對繼母說,阿姨,你把房產證和存款都拿出來。又說,這個房子沒有你的份,你可以住到這個月的月底。存款分成四份。她得到了其中的四分之一 。

真可以說是感慨萬分,閨蜜轉述她母親的話說,她嫁過去十年,做了十年洗衣、做飯、打理家務的主婦,到頭來拿到的報酬,算起來還不如一個保姆的工資厚。呵呵。母親苦笑。

想起這件事,這句話,是因為前幾天我聽說了另一個故事。也是女人改嫁。但是,故事很溫暖。我的另一個女友,總是在朋友圈裡很活躍的。突然有幾天銷聲匿跡了。我發微信問候她,她過了幾天才回覆我,說是回老家了。母親突然腦梗,進了急症室。她已經幾天沒有合眼了。還好,危機總算過去了。過幾天母親就能回家。雖然,距離康復還有一段時間。而且,醫生說很難恢復到以前。但是,命算是保住了。

她回京後,狠狠地睡了三天。然後,我們通了一次長話。不知道怎麼地,她說起了她的姑媽。她說,她離開家鄉很久了,以前只知道姑媽改嫁了,卻不知道姑媽終究還是有福氣的女人。

姑媽年紀輕輕地守寡,把女兒拉扯大結婚成家之後,她改嫁給了一個老實人。這個老實人命也不算厚。他單身,領養了哥哥的兒子。哥哥嫂嫂因為車禍去世了。他對這個孩子視若己出。後來,他和一個女人結婚,這個女人帶來一個女兒。兩個孩子青梅竹馬長大成人之後,結婚了。這個女人陪伴了他十幾年,也走了。後來,姑媽就進入了這個家庭。老實人沒有幾年就因為病,癱瘓了。姑媽沒有怨言。處處使勁,把老頭照顧了好多年。兒子兒媳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上。老實人走了之後,姑媽的女兒女婿來了,一定要把姑媽接回去。那家的兒子兒媳怎麼都不肯,小孫孫也依戀這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奶奶。

姑媽想了想,還是要回自己的女兒家住。臨別,兒子兒媳把老頭名下的存款一分不扣都給了她,而且,另外還拿了幾萬塊錢給姑媽帶走。逢年過節,他們一家就主動跑過去噓寒問暖,孫子還總想着開車來把奶奶接回家住一段日子。姑媽很欣慰。她覺得自己這輩子挺值的。親生的女兒和繼子都把她當老寶貝哄着。

我和女友在電話裡長歎短噓了半天。她說,她住的小區裡,大部分都是老太推着一個老頭遛彎,女人總體來說比男人要硬朗和長壽。但是,改嫁確實是一個問題。勇氣,還有運氣。有勇氣走出這一步的女人不多。改嫁了運氣好的多不多,我們不知道。

我們還感歎說,這兩個改嫁的女人,我閨蜜的媽媽是「高知」,她改嫁的夫君也是高級知識分子。兒子兒媳也都是有頭有臉的社會人。而另一個女友的姑媽只是一個小學文化程度的普通家庭主婦,她改嫁的丈夫也是底層百姓,養子以及兒媳也都是勞心勞力的普羅百姓,可是,傳統的美德,善良,知恩圖報什麼的,好像在離土地近的人身上,保留得更多一點,為人處事更厚道一點似的。

其實,這兩個例子也沒有可比性,也不一定有代表性,說明不了什麼問題。可是,那個京城霧霾的下午,我們兩個單身女人聊人生聊得無比沉重。因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人都會一天一天老去。怎麼辦呢?無解。那麼,既然無解,就不如順其自然,老一天,樂一天,看一天吧。呵呵。

那天,關閉電腦下樓,在買菜的小徑上 ,遇見了隔壁的李姐姐。她也是中年喪夫,一個人守了十多年。獨生女兒結婚了,怕母親孤獨就給她抱來了一隻剛剛出生的小狗。後來,狗狗活夠了牠的壽數,也死了。

不過,去年開始,我經常看見她和一個儒雅的老先生走在一起。想必是有了伴。那天,我正好和李姐姐同路,就一路走一路閒話。她說,她和老伴的父母輩是世交,兩家以前經常走動,後來拆遷了,大家四分五裂,都住到了邊遠的京郊各個角,就不怎麼來往了。去年偶然聯繫上,知道了彼此的情況,就有人來給他們倆說合。他們覺得也合適就合了。

但她和老伴約法三章,同吃同住同勞動,經濟獨立,不領結婚證,歲月靜好,彼此相安無事最好。萬一誰有個天災人禍,身老病痛的,都歸對方的孩子承擔,對方沒有義務一定要怎麼怎麼樣。呵呵。李姐姐說,不說「改嫁」,只說陪伴,這樣大家輕鬆,也好相處。但是,逢年過節地大家庭相聚,其樂融融地,她和他的弟妹都叫他姐夫,叫她嫂子的,他們也樂呵呵地笑着答應。時代不同了,活法也多樣化了。活得順心就好。

相關新聞
百家廊:改嫁 (2015-01-14) (圖)
琴台客聚:悼曾敏之老 (2015-01-14)
翠袖乾坤:房祖名李代沫誰獲輕判、誰獲重判? (2015-01-14)
天言知玄:陪朋友睇樓 (2015-01-14)
生活語絲:王蒙與亡妻 (2015-01-14)
隨想國:搗蛋鬼 (2015-01-14)
路地觀察:醫學上的夫妻不和? (2015-01-14)
百家廊:幾度消逝的村莊 (2015-01-13) (圖)
琴台客聚:抗日勝利後張愛玲的新聞 (2015-01-13) (圖)
翠袖乾坤:巴黎的另一面 (2015-01-13)
海闊天空:眼界大開的展覽 (2015-01-13)
見多識廣:Clean New Year (2015-01-13)
思旋天地:一顆紅心 (2015-01-13)
淑梅足跡:嘉華哥哥 (2015-01-13)
百家廊:旅遊城市的日與夜 (2015-01-12) (圖)
琴台客聚:大學生涯今昔 (2015-01-12)
翠袖乾坤:熟讀歷史人更聰明 (2015-01-12)
跳出框框:天堂島 (2015-01-12)
生活語絲:悼雙曾 (2015-01-12)
思旋天地:總理,廣東送大禮 (2015-01-12)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撟游漲鞎⊥錇��鞟�埈�� 
2020撟游�拇� 
2019�典�见�拇� 
�屸���塳璇苷�卝�滢耨閮� 
鈭墧散����𤾸�滩店憭扳� 
擐硋�蝎菜葛瞉喳之���慦㘾�𥪜陸�� 
撱箏��70�𪂹撟� 
�鴌�錇�𥼚���2019 
�鰵��见�删���瘥坿�箇�𡒊𢥫�� 
�抅�𧋦瘜�30�𪂹撟� 
��𥕦�銝齿�� 
擏鞉葛�券�𡃏�滨�罸�𧢲𦆮�𠯫 
蝘穃肟瞏格��𨺗璅���匧僑�虾 
��䀹�閖�擧惣�㘚 
擐蹱葛��躰�脤�睃陸隢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