彥 火
有所為、有所不為,是保持自我人格與自由的表現。
幸運光顧時,不趾高氣揚;面對逆境時,能泰然自若,這是對人生取得悟境的反映。
從絢爛歸於平淡,過符合一般人範例的生活,不含奇跡,不超越常規,就是難得的美好了。
隨人俯仰,因人成事,易滋長自卑心理;我行我素,得失自省,可助開拓視野,參悟玄機。
--曾敏之
這是曾老敏之先生為《明報月刊》寫的一段人生小語。
可以說,曾老是身體力行、也是他近一世紀的人生體悟。
曾老以九十八歲高齡羽化,還差兩年,曾老便走完一個世紀的人生,是真正的世紀老人了。
但是以中國人的習慣,一般頭尾加二歲,曾老也可稱百歲老人了。
曾老是一月三日走的。元旦日還與他通了電話,祝賀他新年康樂。
九十八歲的人,已很重聽,還親自接電話,我向聽筒喊了十幾次,他才聽明對方是誰。
聽筒另一邊傳來嘶啞聲音,訴說近來身體很差。我說天氣變冷,要多保重,他也讓我多保重,便匆匆收線。
之前接踵是冬至、新年,都說體弱多病的老人很難熬過大節,不免提心吊膽,我暗暗慶幸曾老終於跨過二○一五年的大門檻,應該可保平安。
雖然這只是虛妄而已,不管怎樣,最終他還是硬闖了年關,破了宿命論,隱含他的不服氣和倔強的一面!
大抵在兩個月前,曾老的大女兒曾琮從廣州打來電話,說父親進了暨南大學華僑醫院,情況危急。
我聽罷,很是焦慮,準備啟程赴穗探望他。
後來打了電話給暨大的王列耀兄,他說醫生診斷是心臟衰竭和腎衰竭,但精神尚好,老人家鬧着要回家去,讓我不要到醫院去。
翌日我赴穗,列耀兄說曾老已回家,我匆忙趕到越秀區的華僑公寓曾老的家,曾老人是比前明顯消瘦了,但精神不錯。
他說,他在醫院睡不好,吃不下。醫院每個小時都有護士巡房,弄得他難以入眠,他十多天沒有大便,沒有半點食慾,醫生為之束手無策。
返家後,他服了中成藥,大大清理了腸胃,結果飯也吃得下,覺也睡得好,精神也逐漸恢復過來云云。說罷自信地笑了,我也不禁莞爾。
欽服他的頑強意志和堅毅般的信念。之前捏一把汗緊張的心情也得以舒緩了。
曾老是我所見到的老人之中,最是豁達和熱愛生活的人。
與此同時,他也是性情中人,在飯桌上喜歡喝點小酒,不論洋酒、白酒,高價的或下價的,來者不拒,伴着酒興,話題也多了。
他退休後長居廣州,每次探他見到飯桌上經常放着一瓶二鍋頭。我對他說,二鍋頭酒太烈,會傷身,此後每次赴穗,便給他捎去紅酒或拔蘭地。
某次與他在住所毗鄰的空軍招待所中菜廳吃飯,我帶備一瓶法國拔蘭地,菜餚還未上,他已就着飯桌的花生米喝起酒來。
九十多歲的人,把花生米逐粒送進口,咬得喀嚓蹦響,我說花生米太硬了吧,他張開口讓我看他上下兩排整齊的牙齒,說這裡面沒有一顆是假牙,我不禁為之嘖嘖讚歎。(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