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青 旅港海南同鄉會會長
違法「佔中」給香港敲響警鐘:將「國民教育」排斥在外的教育體系和知識結構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學成者因缺乏民族自豪感,無身份的歸屬和精神的皈依,將可能成為反中亂港的隱患。經此一役,港人應深刻反思現行教育體制,香港要擺脫目前泛政治化的局面,要從內耗泥沼中抽身,縫合社會撕裂傷口,全面推行國民教育是一劑良方。國民教育的長期培育和發展創新,不僅能積極弘揚愛國精神,有效傳承歷史文化,還能為國家和香港的經濟發展、民主進步創造一個健康、和諧與穩定的環境。
違法「佔領中環」於去年12月以失敗告終,經歷了長達近80日的「不太平」,香港社會在「佔中」行動結束後恢復常態,重建秩序。對香港而言,善後問題不容忽視且迫在眉睫,如何消解「佔中」引發的香港社會分化、撕裂甚至仇視,怎樣重建在「佔中」行動中飽受衝擊和踐踏的香港法治精神,值得全社會共同反思。
「佔中」暴露人心回歸仍需努力
「佔中」慘敗收場,「佔領者」們鎩羽而歸,但「行動」是否真的如人們所期望的「一勞永逸」的結束了?正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儘管「佔中」暫時劃上句號,「佔中」仍留有隱患,餘毒未清。「雙學」揚言會繼續抗爭,今年或再度開展「佔領」等「公民抗命」的活動;「佔中」搞手和反對派議員宣稱新的「抗爭」已經開始,會繼續投身未來長期的「不合作運動」。「佔中」問題要得到根治,亟需正本清源,找出問題關鍵所在,對症下藥,唯有如此,「佔領」亂象才不會死灰復燃,香港才能長治久安。眼下,根源問題就在於一些港人對國家的認同感薄弱,部分青年人缺乏愛國情懷。
不難發現,有少數本港青年學生在「佔中」行動中充當排頭兵和主力軍的角色。回歸當年,不少還在咿呀學語、蹣跚學步的孩子今日竟搖身一變,成為揮舞「龍獅旗」、挑釁警方、衝擊立法會和圍堵政府總部的示威者。「佔中」給香港帶來嚴重衝擊和破壞,暴露本港不容迴避的教育缺失和漏洞。香港高教聯主席岑嘉評有句話總結得很到位:「(本地)大學一直是英國力控的外部勢力溫床,而『佔中』是外部勢力借高校界和學界積累能量的一次爆發。」反中亂港者此次之所以能夠煽風點火,歸根究底是因為學生和青年易於煽動,而香港的年輕人在對國家的認知和情感上,是十分匱乏和蒼白的。試問:如果年輕人對祖國毫無認識,或者被灌輸片面的、錯誤的意識形態,會如何看待養育自己的這片土地和構建「身份認同」?談何愛國?香港回歸祖國17年,人心回歸仍需努力。青少年好比初升的太陽,是國家和香港發展的希望。假若香港的新生代對祖國秉持漠視和抗拒的態度,只愛港,不愛國,拋棄「一國」,只要「兩制」,香港又何來真正意義上的「回歸」?我們不僅要依據基本法和人大決定落實2017年特首普選,還要贏得本港市民人心的回歸。
推行國民教育刻不容緩
2012年,特區政府擬在本港中、小學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不料竟引發社會熱議,爭拗上升至政治層面,課程被迫擱置。國民教育是國家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世界範圍內均受重視,旨在培育學生綜合、正面的人生觀、價值觀,幫助其在成長的不同階段,知曉對錯,明辨是非,作出客觀分析與合理判斷,並付諸實踐,以應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國民教育是國家文化傳承的載體,是社會共識凝聚的火把,不容曲解和偏廢。國人對於國教的認可不僅是對祖國的認同,更是榮譽感與歸屬感的體現。香港回歸祖國後,在「一國兩制」下一直享有繁榮穩定的生活,民主進程也穩步向前。沒有「一國」,「兩制」便不復存在,「國民教育」是「一國」下的「必修課」,也是香港繼「脫殖」和回歸後的必要補充。在「一國兩制」框架下推行符合香港民情的國民教育,值得深入研究思考,也必須引起重視。
本港國民教育應側重「愛國教育」,正如被寄養在別家的孩子離家太久,被接回家後得到諸多關照,作為家庭的一員,也需要知曉家中的情況。「佔中」暴露的教育問題令人擔憂,反對派和「雙學」成員叫囂違法訴求的背後,反映出香港部分市民尤其青少年對中國國情、歷史等公民教育和祖國基本認知的嚴重不足。接受國民教育是每一個當代公民的權利與責任,作為中國特別行政區和中西方文化水乳交融的「東方之珠」,香港的法治、多元、公平和包容等精神文明將會為本地國民教育的推廣實施提供有力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