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康民
中聯辦每年在春節前,都會宴請已退下的老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這種念舊的作風,很符合中國人的傳統道德,所以許多退下的代表、委員,不少已經達到八十多、九十多歲,有的坐着輪椅,有的需要陪同,都爭取參加。
這些老代表、老委員,都是舊相識,但因年邁,相聚機會不多。只是這個一年一度的盛會,的確「冠蓋雲集」,相聚機會難逢。
中聯辦這個聚會,有兩大特色:一是只是張曉明主任作簡短講話,並沒有他人發言;二是上菜很快,一碟接一碟,不像其他社團宴會那樣,慢吞吞的,有機會讓客人們到處「串連」敬酒。
這個宴會,只花一小時半,十二時開始,一時半結束。乾脆利索,不會讓人中途退席。
我坐在張主任旁邊,訴說有些內地城市,來港舉行新春聯誼宴會,比如潮州三市,便要由三市負責人致詞。他們的講話都類如工作報告,把三市的建設成就報告一番。每人可能要講二十分鐘至半小時,加起來便要一個多小時。還有本地潮州代表人物的答謝詞,講話就花了近兩個小時。到吃飯時,又敬酒連連,一頓飯非三個小時至四個小時不可,令人對這種宴會望而卻步。我曾公開建議,他們可以將各市的建設成就,印成小冊子,分發嘉賓即可,何必在歡聚的場合令人感到厭倦呢。
張主任在聽了我的「訴苦」之後,即向他辦公室的秘書長轉述我的意見。是不是要向內地來港搞春茗的有關部門打個招呼呢,這就不得而知了。
偉人們都不會做長篇大論的。毛澤東說:「空話連篇言之無物的演說,是必須停止的。」魯迅先生說寫文章應該短些、再短些。我想,宴會上的講話,也應該短些、再短些,整個宴會的時間,也應該盡量縮短。人們的時間是寶貴的,參加宴會,叫做「畀面派對」(意思是給你面子才來參加,而不是貪吃一頓飯)。如果宴會冗長,下一次人家未必肯「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