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振 資深評論員
人民幣在全球市場支付份額雖然只佔2.17%,但已經是第五大支付貨幣,其雷霆萬鈞、氣勢磅礡的走勢已經讓西方國家「愛恨交加」。據經濟學原理測算,每進口1000億美元商品,就可以為出口國創造2000萬個工作崗位,而世界第一貿易大國年貿易額直逼5萬億美元,按每年進口2萬億美元貨品計算,等於為相關國家提供了4億個就業崗位。據北京官員披露,5年後中國貿易額將達到8萬億美元,勢必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和中國做生意,意味着發展;歧視人民幣,將喪失機遇;暗算人民幣,必下場可悲。
總部設在比利時的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是國際銀行最權威組織,全球90%的銀行都在使用該系統資料,其報告具有一言九鼎的分量。SWIFT的最新報告透露,人民幣躍升為全球第五大,支付金額一年快速增長107%,速度之快令人驚歎。用人民幣清算已經成為許多國家的共識,北京奇跡般在香港、倫敦、紐約等地建成人民幣離岸中心,讓人民幣清算網絡走向成熟,是國際化的最重要證明。隨着和中國做生意的國家越來越多、越做越大,人民幣進入「特別提款權一籃子貨幣」 (SDR)指日可待。
人民幣將大增中企競爭力
中國目前擁有4萬億美元外匯儲備,居世界首位。人民幣已經扎實、穩步地成為全球第九大外匯交易貨幣和第七大儲備貨幣,更加超過歐元成為全球第二大貿易投資貨幣。中國已經與170多個國家實施跨境人民幣支付,與28個國家簽訂總額3萬億元人民幣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有30多個國家宣佈將人民幣列入儲備貨幣。「人民幣國際化」正成為世界金融業的共識。隨着越來越多中國企業和資本「走向全球」,用人民幣形式輸出資金,將可以大大降低匯率風險,增加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今年1月份,人民幣作為全球支付貨幣的增長率高達30.6%,而同期其他支付貨幣增長率僅得4.8%,迫使西方國家刮目相看。以人民幣為支付貨幣的地區,雖然主要集中在香港,佔約73%,但已經摸索出行得通的新路,誘發英國、新加坡及美國等使用人民幣作支付的地區急速增加。人民幣的強勢躍升,使國際金融和商業世界增加選擇和機會,也使中國的對外貿易發展更加快速。專家預料,人民幣有望於2016年1月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一籃子貨幣。目前SDR包括美元、英鎊、歐元和日圓。
英媒稱最終改寫貨幣版圖
法國《挑戰者報》發文稱,人民幣已成為世界上使用率第五位的貨幣,略次於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圓,這種強勁勢頭證明,中國不僅是貿易強國,也足以證明人民幣在貨幣系統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西班牙《起義報》指,在中英兩國努力下,倫敦將被發展成一個人民幣離岸債券發行中心,成為了中國商業銀行在英國境內開設分行的金鑰匙。英國《金融時報》更加大膽預測,人民幣將在3年內躍升至更加高的國際地位,10年內或將超越美國成為最重要的儲備貨幣;拒絕接受這一趨勢者,將付出高昂的經濟和政治代價。
英國《每日電訊報》警告,人民幣強勢,意味着中國有能力面對越來越兇猛的貨幣大戰,並最終改寫世界貨幣版圖;在不久的將來,國際貿易、兌換市場和基金市場將無法缺少人民幣。SWIFT官員指出,人民幣的飛速發展和「非常顯著」的提升,表明世界貨幣市場將發生更大變革。中國央行的數據則顯示,2014年用人民幣進行支付的商貿、投資及其他金融項目,已經佔中國國際貿易所有支付額的20%。英格蘭皇家銀行集團執行官認為,美歐爆發的金融危機意味着世界需要一種更為穩定的儲備貨幣,人民幣交易的迅猛增長,正作了這一填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