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禎兆
大兒子兩歲半,進入「不」期,即甚麼也說不。每次他發脾氣或不願跟從指令,我們用盡方法,又罵又逗都不得要領,好像不懼怕我們責罵,也不太覺得我們逗他的方式吸引。說「不」之後,還會說說其他東西轉移我們的視線,真是被他氣得沒奈何!
最近跟幼兒園的老師談起,她問我們是否一直也用「轉移」法來「引導」他。我們回想,從小我們也少責罵,一遇到不接受的行為,通常會用別的東西轉移他的視線,例如叫他找太陽,或去看他喜歡的起重機。經老師提醒,才發現他也學懂這個招式--在我們「訓示」他時,他也會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希望能停止他不想做的指令。
招式已老,惟有再求新變。
轉捩點是我們某天決定要好好更改他的睡眠習慣,就是不能再在半夜下床找大人,試了數晚獎勵,又試了數晚威嚇,都不得要領。終於太太找來兩塊地墊,跟他說床是火車卡,睡衣是車長制服,未到早晨不能下車,「嘟嘟嘟」車門關上後,他竟然整晚沒有下來,就算醒一醒,也自己睡回去。我們慨嘆:竟然用情境扮演最有效!
於是我們無限延伸,午睡不寧狂哭,我們會叫他快點開車 (頭要放枕頭才能開動),床尾放了幾個毛公仔,都是乘客,還強化說一分鐘後就要立即開動了,別要乘客等,以及誤點後果嚴重來製造壓力。
孩子一向很迷戀火車,那是我們這次成功的地方 (語氣當然要重一點,睡覺問題惡化時,可以很恐怖,每個家長都深明此道)。甚至連時間的概念,也是在月台上學懂。從前叫他等一下,他總是不聽,繼續哭鬧。我們心想也是的,小孩怎能了解「等多一會兒」,一會兒即是甚麼呢?孩子的世界較自我。後來竟是月台的顯示屏教懂他等待,就是還有多少分鐘火車才到達的指示:一分鐘,三分鐘,五分鐘,他慢慢對時間便有概念了,然後在公園玩,自己會說「玩多一分鐘」。
因為早上校車沒有位置,要親人每天帶孩子乘馬鐵上學,起初以為他會很累,但現在卻是火車教曉他很多東西。所謂課室外的學習,也就是男孩子較易接受的教學法,真的不是沒有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