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新疆民政廳書記莫涓談民政事業的三個「最後一公里」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疆考察調研時最關心惠民、利民政策百姓用上沒有,強調「發展的最終目的是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作為民生之本、民生之基,民政工作的目標就是要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新疆的和諧穩定,關鍵在基礎;新疆的長治久安,關鍵在人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強調,要堅持把發展落實到改善民生上、落實到惠及當地上、落實到增進團結上。
民政屬民生,民生連民心,民心系全域。在新疆,做好民政工作就是保障和發展民生的重要基礎,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更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實現長治久安的重要基石。
2014年3月,新疆首批7萬多名幹部下基層「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順應群眾的所思所盼,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取百姓的「滿意指數」。一年後,第二批幹部又奔赴基層,為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繼續奮鬥。
自治區社會組織工委書記、民政廳黨組書記莫涓結合多年在民政系統領導崗位工作的經驗,提出了新疆民政事業的三個「最後一公里」。
對工作充滿激情而對基層群眾又飽含深情的她說,民政為民,「訪惠聚」是民政的責任和強項。民政工作就是要在自治區解決交通便利的「最後一公里」時,以「訪惠聚」活動為契機,解決好為困難群眾幫困的「最後一公里」,讓黨的惠民政策溫暖群眾心靈的「最後一公里」。用民政惠民生,用民政聚民心,讓民生建設的陽光普照大地,照耀到每個人。
2014年,自治區民政廳緊緊圍繞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總目標,以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維護社會穩定,保障768萬民政直接服務對象民生底線為重點,以涉及千家萬戶的公共服務為基本,爭取資金80.9億元,圓滿完成了「訪惠聚」、扶貧開發等工作任務。
「訪惠聚」打通民政「最後一公里」
2014年3月,隨着自治區黨委一聲令下,新疆7萬多名各級機關幹部奔赴基層一線,拉開「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動的大幕。
自治區民政廳首批69名精兵強將也響應號召,分成9個工作組踏上了前往國家扶貧縣阿克蘇地區柯坪縣蓋孜力鄉9個村住村一年「訪惠聚」的征程。
他們通過「訪民情」了解百姓需要什麼,通過「惠民生」為百姓解決各種現實困難,從而達到「聚民心」的目的。
他們充滿激情,走上街頭巷尾、田間地頭,碰到村民就「嘮嘮嗑」,嘮着嘮着就被村民請進家門......他們用真摯感情+良好作風+群眾工作能力推進深度訪民情,為基層把脈,為開展
好三年的「訪惠聚」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出行、就醫、上學、養老......他們順應群眾期盼,從村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緊迫的具體問題抓起,為當地百姓排憂解難,讓群眾的心暖了,求發展、求致富的勁頭更足了。
「訪惠聚」本來就是民政人的強項,住村讓這些來自城裡的民政幹部們如魚得水。他們把民政工作往實處做,往深處做,往群眾心坎上做,把對工作的滿腔熱忱轉化為對基層百姓的款款深情,讓各項民政惠民政策落實到民生改善上和增進各民族團結上。
「毛主席的工作組又來了!」蓋孜力鄉帕松村82歲的買熱木·尼沙汗給住村幹部端來熱騰騰的奶茶。
民政廳住村工作組通過注重細節、培養幹部精準的服務理念,走到最遠一個村,走完最後一公里,走進最難一戶人。
「希望工作組不要走」這是對69名民政住村幹部一年來大愛深沉的民本情懷最真實、最生動的映照和最好的注解。
莫涓說,「訪惠聚」活動打通了7萬名住村幹部服務基層群眾的「最後一公里」,也為新疆民政人打通了扶貧幫困的「最後一公里」和黨的惠民政策溫暖群眾心靈的「最後一公里」。
民政廳「訪惠聚」住村工作組搭建起親民、愛民、為民的特殊平台和橋樑,把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送到各族群眾心中,像道路「村村通」,廣電「戶戶通」那樣,民政工作也努力做到「心心通」。他們的工作視頻被翻譯維文、哈文在全疆播放。
托「底線」保民生 民政工作呈現新格局
2014年,自治區民政廳以保障768萬民政直接服務對象民生底線為重點,爭取80.9億元民政資金,各類民政業務實現突破。
在莫涓看來,這些困難群眾的衣食住行、冷暖安危,是一項重要的、基本的戰略任務,也是重要的民心工程。
本着「不漏一家、不漏一人、不漏一項」的原則,新疆各級民政部門將各項工作「目標到戶、惠及到人」,精准瞄準服務對象,實施個性化的服務,讓各種惠民政策得到落實,把民政的溫暖傳遞到每家每戶。
2014年,通過跨部門、多層次、信息共享的救助申請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的建立,新疆投入45.94億元,讓216萬城鄉低保對象基本實現應保盡保,並首次實施分類救助,提高了低保家庭中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等四類人員的補助水平。
莫涓說,去年城鄉低保人均月補助水平分別達到297元和144元,這在西北地區都是最高的。
此外,籌集6.68億元資助城鄉低保對象和農村五保供養對象參保參合併實施二次救助,解決了城鄉困難群眾醫療問題。
去年在和田地區于田縣發生7.3級地震後,自治區積極申請中央災後重建資金13.5億元,為13821戶受災村民重建因災倒塌的房屋,並爭取2855萬元建成20個地縣級救災物資儲備庫。
老人是民政服務的重點人群,去年投入4億多元,資助各地養老設施建設項目777個,到去年底全疆已建成1726個養老機構,床位達到52183張。還對80歲以上老人落實了高齡津貼和免費體檢。
兒童也是民政關注的弱勢群體,去年投入5000萬元建設54個兒童福利基礎設施項目,通過光彩明天工程為1807名孤殘和貧困兒童實施免費手術治療,為289名貧困家庭殘障兒童裝配假肢矯形器。
莫涓說,去年新疆退役士兵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後的就業率是歷年來最高的,達到83%,共下撥各類優撫資金2.98億元,下撥優撫醫療資金2452萬元。
去年,投入慰烈工程保障資金7131萬元,新建改建烈士陵園27座,領先烈士墓1827座,並在全國首個烈士紀念日組織開展了公祭活動。
過去的一年,新疆民政人勤勤懇懇地撲在工作上,誠心誠意為群眾辦實事,盡心盡力為群眾解難事,一心一意為群眾做好事,千方百計把各項工作做精、做細、做實,做出成效,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着,說得出,感受得到。
莫涓說,如果給2014年的新疆民政工作做一個總結,那麼就是新疆民政從「扶老助殘,助殘濟困」的救助型向全民共享更多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普惠型服務轉型。
凝心聚力 推動民政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2015年,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又適逢自治區成立60年。
在莫涓看來,面臨新形勢、新常態、新機遇,新疆民政人要以改革的精神為民政事業發展提供動力,要以創新的辦法破解民政事業發展難題,要以務實的行動回應群眾期盼,全力推動新疆民政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在自治區2015年民政工作會議上,自治區黨委常委肖開提·依明提出要全力推進民政法制建設。
「民政部門要樹立法治思維,把民政工作的協調動員機制、民政對象的科學核查機制、社會治理與服務的運行機制、民政工作的科學決策機制,完全納入法治的框架,使自覺依法行政成為民政部門和民政幹部的新常態。」肖開提·依明提說。
對此,莫涓表示,法制建設民生優先,民政亦應當先。自治區民政廳將以法制建設為統領,樹立法治思維,加大政策創制力度,加強民政法治隊伍建設,着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引領、推動和保障民政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在莫涓看來,社會救助群眾關注,養老服務社會關心,基層社區彰顯重要,社會組織發展方興未艾,這四項工作都是2015年民政改革的重點,需要合力攻堅,取得新突破。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指出:要建立精准扶貧機制。張春賢書記在自治區黨委八屆七次全委(擴大)會上再次強調:要開展精準扶貧。
莫涓表示,今年新疆民政部門在推進救助機制建設的同時,全面實施精准救助,科學確定和完善低保標準,落實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繼續推進醫療救助「一站式」即時結算服務,探索開展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試點,推動醫療救助與基本醫療保險保險、大病保險有效銜接。
當前的新疆,已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全疆老年人口約290萬左右,機構養老床位數目前是20.6?,今年要達到24?,就要增加1萬張床位。
2014年自治區民政廳結合新疆地域廣、養老服務業存在城鄉差異、南北疆差異、地域差異的實際,在居家養老信息服務平台建設、農村互助幸福院建設等13個方面進行試點。今年要千方百計優化養老服務體系結構,鞏固居家養老基礎地位,發揮好社區的依托作用,加強養護型、醫護型機構建設。
莫涓說,關鍵要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社會力量的主體作用和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發展方便可及、價格合理的各類養老服務和產品,逐步滿足各民族、多層次、多樣化養老服務需求,使發展養老服務業成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推動新疆養老產業的科學均衡發展。
此外,還要在加強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上,以服務手段、平台和群眾需求為方向實現新突破。
目前,全疆有8750個社會組織,今年將在總結克拉瑪依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建設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適時在全疆推廣,通過優化環境、引入競爭機制等方式,在推進社會組織培育發展上實現新突破,推進社會組織承擔社會服務能力和社會責任的作用。
今年,還將以優化公共服務為根本,在推進防災減災救災體系建設、提升優撫安置工作水平、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效能、加強民政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民生工程建設等五個方面取得新成效,全力完成自治區第6個民生建設年提出的民政任務。
莫涓說,面對新形勢新任務,要落實新的工作理念,通過實現由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存權」向保障「生存權和發展權」並重轉變、由「補缺型」向「普惠型」轉變、由關注「群體需求」向關注「個體需求」轉變、由「二元結構」向「城鄉統籌發展」轉變、由「多元化、分散推進」向「關聯化、整體聯動」轉變,引領工作落實。
「隨着『訪惠聚』活動深入開展,新疆民政人將不斷總結出民政工作打通為困難群眾幫困的最後一公里,實現讓黨的惠民政策溫暖群眾心裡的最後一公里。」莫涓說,社會救助群眾關注,養老服務社會關心,基層社區彰顯重要,社會組織發展方興未艾,需要新疆民政人合力攻堅,勵精圖治,以變革為動力,以法治為支撐,以標準化建設為基本,以打造民政為民隊伍為保障,務求取得新的突破。
莫涓說,2015年,新的形勢、新的機遇、新的挑戰,新疆民政部門將緊緊圍繞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大局,緊抓推進新疆民政法治建設主線,把民政和民生有機融合,把民政和「訪惠聚」活動有機結合,進一步強化簡政放權,進一步密切與群眾的關係,進一步加大對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盲點、難點、增長點工作的推進力度,充分激發各級民政幹部的創新能力、創造活力,抓住新疆發展的又一輪新機遇,把祖國的新疆建設得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