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過去一年,在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和改革發展穩定繁重任務的雙重考驗下,湖南株洲經濟發展穩中有進,全市全年GDP突破2000億元,增長10.5%,規模工業增加值突破1000億元,增長11.6%,以高於全國水平的增速步入實施「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新常態下株洲執政者審時度勢,提出緊抓湖南「一部一帶」戰略,積極對接國家「三大戰略」和承接沿海產業轉移,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轉型升級的關鍵之年,為株洲發展謀劃新紅利。
■香港文匯報記者 董曉楠
作為國家「一五」、「二五」時期重點佈局的工業城市,工業是株洲的立市之本。隨着時代發展社會逐步對工業形態提出更高要求。在當前經濟新常態形勢下,工業的轉型升級也成為株洲保持長效發展的關鍵。
「一直以來我們始終堅持新型工業化第一推動力不動搖。」據株洲市委書記賀安傑介紹,去年全市規模工業總產值達到3043.8億元,規模工業增加值達到1013億元,新型工業化繼續保持全省領先水平。
株洲市長毛騰飛在也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去年在強力推進結構調整中加快了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實現工業經濟提質增效、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穩步發展。「圍繞清水塘老工業基地搬遷改造、湘江保護和治理省政府『一號重點工程』、醴陵煙花鞭炮產業整合、攸縣煤礦關停並轉,堅決淘汰了一批企業。」
據悉,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為GDP增長9.5%,力爭增長10%;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11.5%。將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開發新技術、培育新產業、創造新模式、打造新業態,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打造「中國動力谷」
2013年株洲提出依托先進製造業以及軌道交通、航空動力、新能源汽車三大動力優勢產業,打造「中國動力谷」的宏偉藍圖。去年株洲全力推進「中國動力谷」建設,獲批國家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區域集聚發展試點市,自主設計建造的國內首條、世界第二條8英寸IGBT專業芯片生產線正式投產,自主研發了全球首台儲能式低地板有軌電車等新產品……軌道交通、汽車、航空產業產值分別增長23%、16%、13.3%,動力產業聚集效應初現。
「今年軌道交通產業有望率先實現過千億的目標。」市委書記賀安傑表示,當前重中之重是搶抓國家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集聚發展試點和南北車合併的契機,與國家低空領域逐步開放等機遇,打造世界級的軌道交通產業集群。
此外,還充分發揮株洲在通用航空整機和發動機製造方面的核心優勢,爭取航空發動機國家重大專項落戶株洲,加快株洲通用機場、通用航空產業示範園建設步伐,打造中國通用航空製造之都;加快推進北汽二期、2萬台電動汽車生產線、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園、汽車主題公園等項目建設,着力發展整車和新能源汽車,推動汽車產業迅速發展壯大。
推動服務業全面升級
數據顯示,去年株洲完成第三產業增加值709億元,增長11.2%。電子商務蓬勃發展,阿里巴巴·株洲產業帶建成投入運營。現代物流不斷壯大,南車物流、大美物流等項目建設穩步推進。文化旅遊業發展持續升溫,實現旅遊業收入202億元,增長18.1%。
今年株洲《政府工作報告》將「努力建設具有樞紐功能的物流體系,着力把交通區位優勢轉化為物流優勢」提上議程。據悉,政府將統籌城鄉流通體系建設,實施流通產業培育工程,打造一批特色商貿和物流業集聚區。從2015年起至2020年,培育1個年銷售過1000億元的城市商圈即中心廣場商圈,5家年銷售過50億元的龍頭企業,10家年銷售過10億元的骨幹企業,100家年銷售過億元的重點流通企業。
此外在文化旅遊業方面,發揮歷史文化旅遊、紅色旅遊、生態旅遊和工業旅遊的資源優勢,以炎帝陵為龍頭,整合炎陵、茶陵等地歷史、文化、生態資源,促進生態文化旅遊集聚發展。並大力發展陶瓷、航空等產業文化博覽和產品會展業,舉辦好中國陶瓷藝術大展暨首屆湖南(醴陵)陶瓷博覽會,培育工業文化旅遊新業態。
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
「實現產業轉型要有序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與傳統產業的改造。」據市委書記賀安傑介紹,今年株洲還將重點推進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健康食品與生物醫藥等四大新興產業規模化發展,盡快形成新的增長極。加快推進雲龍國際信息產業園、微軟湖南創新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用好用活國家老工業區搬遷改造試點政策,加快有色、冶煉、建材、陶瓷、煙花鞭炮等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
在帶動產業轉型發展過程中,株洲在園區特色和品牌效應建設上給予支持,按照產城一體模式,加快園區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體系建設,推動園區規模化、專業化、兩型化、規範化發展。並通過推行服務責任制、規費減免制、成長激勵制、駐企特派員制,大力實施企業成長「十百千」工程,即在5-8年內,培育10家以上主營業務收入過100億元企業,100家以上主營業務收入過10億元企業,1000家以上主營業務收入過1億元企業,帶動促進工業企業跨越成長。
展望2015年株洲發展,市長毛騰飛表示,「時代賦予重任,實幹成就夢想。準確把握重大機遇和挑戰,精心策劃一批重大項目,攻堅克難,銳意進取,在新常態下描繪好株洲發展美好藍圖。」
自主創新 撬動中部
湖南擁有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過渡帶」、長江開放經濟帶和沿海開放經濟帶「結合部」的區位優勢,而株洲處於「一帶一部」核心節點,使株洲在承接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產業、資金、技術轉移中具有先天優勢。市長毛騰飛表示,隨着長江經濟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滬昆高鐵等建成通車使株洲在湘東交通區位優勢凸顯,株洲建好湖南「東大門」,其勢已成,其時已至。
2014年12月11日,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支持長沙、株洲、湘潭三個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這是全國第6個國家級自主創新示範區,也是株洲繼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後再次進入國家戰略佈局。多項國家戰略的交叉覆蓋,使株洲率先品嚐先行先試紅利。
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對此書委書記賀安傑表示,今年將啟動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加快落實科技成果處置、股權和分紅激勵、個人所有稅改革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6+4」政策,最大限度釋放國家政策紅利,激發社會創新創業活力。
「株洲70%的研發投入來源於企業,60%的創新活動在企業,80%的科技成果產生於企業。」賀安傑稱,將着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率和產業化率;設立產業投資基金,對核心技術研發、技術成果轉化等進行定向、滾動支持;大力實行「萬名人才計劃」,引進一批由院士領銜的科技創新團隊。據悉,去年株洲完成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466億元,增長17.7%,今年將力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突破1600億元,增加值突破500億元。
同時,加快全民創新創業。進一步降低創業門檻,放寬准入條件,重點抓好產業創業園、大學生創業園、青年創業園等孵化基地建設,把株洲勞務經濟優勢、國有大中型企業人才集中的優勢轉化為創業優勢,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形成發展的新動力。
此外,亦將主動對接中國航空動力機械研究所和中航工業南方航空工業集團等科研院所和軍工企業,不斷推動軍民融合,着力在高端裝備製造技術、電子信息技術、空間導航技術等領域大力建設「軍轉民」、「民參軍」項目,積累軍民融合創新示範經驗。
探索長株潭跨區協作創新
在談及長株潭三市在示範區創建中如何聯動,株洲市委書記賀安傑稱,「充分發揮株洲區位、交通和產業優勢,推動長株潭三地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信息互通、產業互聯、經濟互動,探索城市群協作創新經驗。充分發揮株洲軌道交通和長沙工程機械、湘潭礦山裝備等產業優勢,積極開展關鍵共性技術聯合攻關,建立跨行政區域的技術創新聯盟,探索區域產業協同發展示範經驗。」
生態築造 文明城市
經過14年不懈努力,株洲今年喜獲「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市委書記賀安傑表示,全國文明城市是一個城市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整體水平的綜合體現。而其中尤以株洲生態文明值得推廣。
去年株洲率先在全省推進大環保體制建設,建立企業環保及誠信信息公開制度和兩型監測評價體系。啟動「光纖到戶」工程,淘汰關停高能耗、高污染企業(生產線)98家(條),拆除煙囪49根,截流湘江株洲段沿岸排污口9個,湘江沿岸1公里內養殖場退出272家。
今年株洲還將全力開展污染防治,重點完成城區煤改天然氣等35個大氣治理項目,淘汰黃標車1.2萬輛,實現縣城PM2.5監測全覆蓋;突出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快光伏發電、風力發電、餘熱發電、分布式能源站等項目建設;全面推進集成示範創建,基本建成神農城、職教科技園2個省級綜合示範片區和8個市級綜合示範片區。
在總結經驗時,賀安傑表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必須堅持用人民滿意來檢驗,同時也必須堅持用長效機制來保障。」據悉,近年來全市公共財政支出的70%用於民生事業,真正做到了保基本、兜底線。在推行的「六定三包」責任制中,也把文明創建納入單位績效、領導幹部政績考核範疇,確保惠及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