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要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深入推進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抓住創新驅動發展和產業優化升級,努力形成特色新興產業集群,形成具有持續競爭力和支撐力的產業體系」,「通過深化改革堅決破除體制性障礙,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把老工業基地蘊藏的巨大活力激發出來、釋放出來。」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參加吉林代表團審議時說。過去的一年,是吉林振興發展不平凡的一年。全省各族人民凝心聚力、奮發有為,全面推動各項工作落實,振興發展取得了新成績。今年,是吉林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省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全省各族人民將牢牢抓住新一輪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重要機遇,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緊緊圍繞「科學發展、加快振興,讓城鄉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總目標,突出發揮「五個優勢」,推進「五項舉措」,加快「五大發展」,以更加紮實的努力,堅定不移轉方式調結構,堅定不移推進創新驅動,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堅定不移加強民生保障,堅定不移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堅定不移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努力促進吉林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不辜負黨中央對吉林振興發展的殷切希望。參會吉林代表們的發言表達了全省人民的心聲:一定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學習好、貫徹好,一定把中央的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貫徹好、落實好,在「四個全面」的戰略佈局下,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精神,開拓創新,奮力前行,勇於擔當,善做善成,努力開創吉林振興發展新局面,讓黨中央和總書記放心,讓全省人民滿意。
■香港文匯報記者 廖一 張艷利
綜合媒體報導,9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了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吉林代表團的審議。
會上,巴音朝魯、蔣超良、任克軍、謝忠岩、李景浩、李輝、王常松、李秀林、熊梅等代表就推動東北振興發展、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依法保護利用生態環境、推動興邊富民、公正司法和推進依法治國、堅持育人為本等問題先後發言。
吉林省委書記、吉林代表團團長巴音朝魯首先向總書記彙報了吉林的發展變化:學習貫徹落實「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吉林經濟結構出現了積極因素和新變化,各級幹部認識更清醒、作風更務實、思路更開闊,找到了破解制約老工業基地發展難題的「金鑰匙」;通過積極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戰略,全面實施長吉圖開發開放,加快推動了「互聯互通」,打破了吉林沿邊近海卻出不了海的尷尬局面;通過美麗中國建設,不斷推進西部生態經濟區、東部綠色轉型發展區、中部創新轉型核心區建設,使人與自然實現了更加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如何推動吉林老工業基地新一輪振興發展,總書記尤為關切。吉林省長、吉林代表團副團長蔣超良向總書記匯報:去年儘管遭遇經濟下行的壓力,但經濟增長為6.5%,城鎮和農民人均收入分別增長8.8%和10.2%。今年,吉林將緊緊圍繞中央「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認真落實總書記對東北老工業基地重要批示精神,主動適應和引領新常態,全力推進吉林振興發展,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生態安全、沿邊開放、邊境穩定等各項工作作出新貢獻。
習近平邊聽邊記並不時提問,最後作了重要講話。習近平表示,完全贊成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習近平在肯定吉林一年來工作後指出,要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深入推進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抓住創新驅動發展和產業優化升級,努力形成特色新興產業集群,形成具有持續競爭力和支撐力的產業體系,加強同周邊國家和地區交流合作,通過深化改革堅決破除體制性障礙,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把老工業基地蘊藏的巨大活力激發出來、釋放出來。要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在一些地區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突出抓好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現代農業生產體系、現代農業經營體系3個重點,加快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和技術裝備建設,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民生工作離老百姓最近,同老百姓生活最密切。要持之以恆把民生工作抓好,發揚釘釘子精神,有堅持不懈的韌勁,推出的每件事都要一抓到底,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辦,一年接着一年幹,鍥而不捨向前走,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習近平強調,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須有一個良好政治生態。政治生態汙濁,從政環境就惡劣;政治生態清明,從政環境就優良。政治生態和自然生態一樣,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現問題,再想恢復就要付出很大代價。要突出領導幹部這個關鍵,教育引導各級領導幹部立正身、講原則、守紀律、拒腐蝕,形成一級帶一級、一級抓一級的示範效應,積極營造風清氣正的從政環境。
代表委員熱議吉林振興
代表委員聚焦吉林中部創新轉型核心區建設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堅,突出創新驅動。吉林人審視吉林發展,中部地區在全省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舉足輕重。作為吉林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中部地區創新轉型成為當務之急、發展之要。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問題是:中部雖有優勢,但產業佈局不盡合理,可持續發展能力有待提升,改革任務依然繁重。如何轉型?怎樣創新?充分挖掘中部地區的產業、資金、科技、人才優勢,強強組合,聚變釋能,輻射帶動全省,再掀振興新篇章,成為代表委員們聚焦的熱點。
調整結構 積極發揮引領示範作用
「中部地區面積僅佔全省的46%,但囊括了汽車、石化、農產品深加工三大支柱產業、74%的人口、75%的財政收入、85%的糧食總產量和88%的經濟總量,是吉林省經濟最活躍、交通最發達、產業集聚水平最高的地區。」代表委員們對中部地區給出了這樣評價。
中部地區邁出的每一步都異彩紛呈。趙靜波表示,吉林市要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支持石化、汽車等行業實施跨區域戰略聯合重組,向精深加工、產業鏈上下游延伸發展,特別是要抓住哈達灣老工業區升級改造,加快推進當地的企業重組和搬遷改造,騰出空間發展現代服務業項目。「我們要大力提升服務業水平,在改造升級商貿流通業、發展文化旅遊業的同時,努力推進服務業的發展以及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社會民生事業的發展。加快建設重點文化產業項目、物流項目、教育旅遊項目。通過承辦全國第二十四屆金雞百花電影節的契機,充分發揮吉林市山水、冰雪、霧凇、溫泉、生態等優勢,打好特色旅遊牌,從而提升服務業總體規模和水平。」趙靜波說。
去年以來,四平市緊緊抓住全省新一輪振興發展機遇,加快對裝備製造業的升級改造,進而推動全市經濟轉型穩步推進。盧志民代表說,四平全力做好重點產業的「嫁接改造」,積極引導行業骨幹和名牌企業及馳名商標企業,與國內外500強、央企和知名民企進行跨行業、跨領域、跨所有制的嫁接重組,幫助企業推倒「圍牆」搞調整,造就了一批行業「旗艦」。
金育輝說,遼源市的裝備製造、農產品加工、高精鋁、紡織襪業和醫藥等產業,將進一步實現擴能升級,為接下來的發展和轉型提供動力支持。同時,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和引領作用,「如金翼蛋品、鑫源木業等特色企業,示範引領作用要得到充分的釋放和帶動。並做好、做強、做大阿里巴巴遼源產業帶,發展電子商務,發展總部經濟。還要對新能源汽車進行探索和嘗試。」
創新驅動 增強企業改革內生動力
「中部地區創新轉型發展,最重要的就是利用好科教優勢。」車黎明委員說,吉林省的科教優勢、創新力量主要集中在中部,應該好好地把科教優勢和吉林省的地方特色、產業結構進行深入分析,找到結合點、切入點,「這樣,創新的大文章才能做得更好。」
王欣委員建議,吉林省應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把吉林大米做成吉林名米,叫響品牌,打造全國高端市場。「創新驅動,代表了政府和企業思維觀念的變化。只有轉變觀念,踏踏實實地把每件事做好,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節奏步伐。」
「吉林市高校科研水平實力在全省不低,但是科技成果轉化不理想。我們要抓住長吉產業發展示範區建設的契機,集聚創新要素,提升內在動力。」趙靜波說,吉林市正在深入實施產業創新示範工程,推進東北電力大學、化工園區、科技園以及吉林大學工業技術學院等平台建設,通過深化校企合作提升技術水平。
徐濤委員認為,吉林省應設立「生物質綜合開發利用」等國家高端科技創新平台,建出實效,建出成果。建議國家與吉林省以「中地共建」模式,圍繞支柱、優勢、特色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建設更多的高端科技創新平台,形成研究、開發、生產一體化的綜合優勢,以此推動「政產學研」協調快速發展。
開發開放 搭建中部區域國際平台
在對外開發開放中,長春亮出了一份精彩答卷。2014年,長春開通了直航香港的飛機,開通了對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陸路貨運,即將開通對俄羅斯航空貨運,對部分國家和地區進行了72小時過境免簽,興隆保稅區封關運行,國家海關總署批准該市為跨境電子商務出口城市,電商口岸以及電商綜合性服務平台已經建成,17個企業落地生根。姜治瑩說,目前,正在研究從長春經過滿洲裡到歐洲的貨運列車。「從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考慮,結合長春發展實際,一汽大眾的汽車零部件運輸包括長客鋼板的出口等還是有貨運量的,運輸時間優於海運,運輸成本低於空運,前景非常可觀。」
吉林市強化開發開放,大力提升中新食品區合作層次,力爭晉升為國家級開發區。發揮中新合資開發管理公司作用,推進正大生豬養殖等一批大項目落地建設;推動化工園區與德國巴斯夫、美國杜邦等國際500強企業開展產業鏈延伸合作。加快項目進區,實施基礎設施項目60項,重點產業項目270項。
四平市把招商引資作為對外開放的第一抓手,堅持實施投資拉動戰略,實施小分隊高端招商、產業鏈專業招商和商協會對接招商「三位一體」方略,成立了專用車園區、化工園區、換熱器、現代物流、玉米深加工等共5個產業鏈專業招商組,諸多大型企業紛紛駐足,近年來招商引資增速始終保持在30%以上。
遼源市創新招商機制,盯住戰略投資者,去年先後組織赴歐美、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地開展各類招商活動90次,簽約落地億元以上項目50個。該市經合局依靠重點區域招商和產業招商雙輪驅動,堅定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作為引擎,向重大項目、科技含量高的項目和外資項目轉變。
調整結構、轉型升級、創新驅動、開發開放,一個個重大項目結出碩果,一批批產業集群迅速崛起,奮進中的吉林中部創新轉型核心區,正以更清醒的認識,更紮實的作風,迎頭直上!
吉林省代表委員熱議吉林東部綠色轉型發展
在全國「兩會」會場內外,來自吉林省的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吉林代表團審議時重要講話精神,圍繞東部綠色轉型發展區的話題展開熱議,更新的認識、更深的思考、更多的期待,彙聚成砥礪前行的動力。
挖掘生態寶藏,打資源牌,走特色路。圍繞長白山周邊的延邊、通化、白山、長白山管委會的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謀劃建設東部綠色轉型發展區,是吉林省委、省政府着眼統籌區域協調發展、着眼加快吉林振興和實現富民強省全域,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
「吉林東部長白山林區是國家重要的木材生產基地,也是松花江、圖們江、鴨綠江等大江大河的發源地,同時也是松遼平原乃至東北國家商品糧基地的綠色天然屏障。」謝忠岩代表說。
車黎明委員說,吉林省有非常好的「冷資源」。現在,很多東北人冬季去海南享受「熱資源」;而夏天7、8月份的時候,南方非常炎熱,很多人又像候鳥一樣來到吉林東部長白山區避暑。「相信會有一天,我們的人參、蘑菇、木耳、大米等,利用『冷資源』開發出一系列品質優良的農副產品。所以,如何充分利用『冷資源』,是未來東部綠色轉型發展的一篇大文章。」
「長白山有比較完整的生態系統,有大量珍稀物種資源,生態修復工程意義重大,功在當代,利在子孫。」彭永林代表說,白山市制定出台了加快綠色轉型實施意見,決心率先走出資源型城市跨越發展的新路子和新模式,把白山建成吉林省東部綠色轉型的先行區和全國生態文明先進示範區。彭永林建議,應大力實施生態移民工程,將白山市確定為全國生態移民試點地區。同時,加強生態產業扶持力度,在佈局和政策方面給予重點傾斜。加快資源型鐵路和支線鐵路、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投資力度,解決東部綠色轉型發展的交通瓶頸問題。
在產業轉型上找出路、謀發展、求突破。「產業,是實現東部綠色轉型發展的重要支撐。」在李景浩代表看來,國家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後,吉林省在政策推動效應的釋放下,進入了一個轉型的重要關口。實現綠色轉型發展,必須做好減法,放棄和淘汰一批污染大、產能過剩、高能耗的產業和企業,擺脫「成長的煩惱」。
李景浩說,吉林省人參產量分別佔全國和世界的85%和70%,是東部最有特色的資源。延邊將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綠色轉型的重要抓手,充分發揮投資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將資源優勢、區位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發展千億級人參產業。增強吉林敖東、華康藥業、紫鑫藥業、韓正人參等重點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扶持汪清華惠、琿春華瑞等人參加工企業做大做強,推動人參產業多元化、產品多樣化、功能多極化發展。
「近年來,白山市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提出要着力在資源開發上下功夫,在精深加工上做文章,在凸顯特色上動心思,大力實施存量經濟的綠色化改造和增量經濟的綠色化構建,重點發展礦泉水、人參、旅遊、醫藥、特色農產品等幾大產業,加快形成集約集群和產業升級,挺起白山綠色轉型發展的脊樑。」彭永林說。
通化市啟動新一輪醫藥健康和生物醫藥產業佈局,創建全省醫藥健康產業示範區,積極爭取生物醫藥集聚區列入國家試點。系統謀劃以中藥培植、醫藥健康、綠色食品、保健養生、避暑度假、休閒旅遊為主的大健康產業發展。
長白山管委會創新項目運作方式,與中國科學院開展院地合用,共同建設東北亞植物園項目,在吉林省首開先河;城市基建項目通過市場化運作籌集建設資金;強化項目與銀行的對接,為項目建設提供資金支持。
暢通對外開放大通道,融入『一帶一路』戰略規劃。「對外通道不暢,是過去困擾區域開發開放進程的最大癥結。」李景浩直言不諱地說,加快對外暢通渠道,要深入推進吉林省和周邊以及東北亞區域合作,要抓好中朝圈河、集安等口岸橋重建修復,謀劃琿春至符拉迪沃斯托克高速鐵路,加快紮魯比諾萬能港和琿春物流中心合作建設進度,開通琿春至韓國釜山等陸海聯運航線。「琿春是是中國東北通向韓國、日本和北美國家及亞歐大陸最便捷的國際通道和國際客貨海陸聯運的最佳結合點,在東北亞地區、中國沿邊開發開放中佔據着至關重要的位置。」
趙吉光委員說,多年來吉林省充分發揮琿春這一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在對外開放中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由於琿春對外國際通道始終通而不暢,吉林省乃至整個東北地區對東北亞周邊地區的招商引資、文化旅遊、商貿物流等諸多工作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
「暢通琿春國際大通道,是積極回應中央『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需要,是實現我國主導東北亞區域合作的國家利益的需要,責任重大,意義深遠。」趙吉光建議,國家應對琿春國際大通道建設在對外協調和談判、政策扶持、資金稅收等方面給予全面支持,讓沒有進入國家規劃的項目盡快進入規劃,進入規劃的項目能早日實施,爭取讓東北亞區域合作及吉林省對外互聯互通建設趕上中國「一帶一路」戰略規劃的「早班車」,為國家東北亞戰略作出更大貢獻。
「建議國家從進一步強化我國在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中的『核心區』作用和加快推動沿邊開發開放戰略角度出發,將《長吉圖規劃綱要》實施同『一帶一路』戰略規劃有機結合,從國家層面上推動長吉圖前沿和腹地的建設發展,進而促進各方具體實施意見的出台和落實。」車光鐵代表和權貞子委員發出同樣的呼聲。
打資源牌,走特色路,堅持綠色轉型與結構優化、集群提升、創新創造相結合,培育發展主導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全面推進開發開放,東部綠色轉型發展區一派生機盎然。
保護綠水青山 培育發展優勢
生態是吉林最大特色、最寶貴的財富、最重要的品牌,也是最大的發展潛力。吉林省委、省政府始終高度重視生態建設。當聽到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吉林代表團審議時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講話,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倍感振奮、深受鼓舞。
「優良的生態環境是吉林的優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進一步抓好生態文明建設,把綠水青山保護好,不斷培育新的發展優勢。」這是對吉林的肯定,更是對吉林的殷切期望。全省各地、各相關領域幹部群眾在備受鼓舞的同時,更深感重任在肩。
「野生東北虎現在有多少只?吃什麼?」「種群能不能延續?」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吉林省代表團審議時,詳細詢問了該省生態建設和野生東北虎保護情況,這讓吉林省林業廳廳長蘭宏良振奮不已。「總書記非常關心和重視東北虎的保護工作,對此我們林業系統幹部職工深受鼓舞。我們一定要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講話精神,建設和保護好青山綠樹、碧水藍天的良好生態,保護好東北虎等珍稀野生動物種群及棲息地,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的美好家園。」
蘭宏良說,為保護東北虎、豹等瀕危物種,吉林省將從4月起在國有林區全面停止木材商業性採伐,還將新建3-5個以東北虎及棲息地為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逐步在長白山形成東北虎保護網絡。對虎豹保護核心區域長住居民實施有計劃的分批生態移民,為野生動物提供更大生存空間。
琿春市環保局局長王平表示,將堅持「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的理念,把綠色發展作為內涵和品位,實施「碧水工程」、「藍天工程」、「寧靜工程」,大力開展大氣、水、垃圾等污染防治,改善生態環境,把琿春打造成一個集「青山綠水、文化傳承、歷史記憶、地域特色和民族特點」為一體的美麗新城。
習近平總書記對長白山的發展非常關心,還深情地說「長白山,我心嚮往之!」這極大激勵鼓舞了長白山保護開發區全體幹部群眾的工作熱情。「保護好長白山自然、生態和生物多樣性是我們長白山保護開發區全部工作的根本前提和現實依託。」長白山保護開發區黨工委委員、黨群工作部部長祖德文說,長白山保護開發區將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和生產生活方式,實現「生態」與「發展」統籌雙贏。
長白山林業局局長、長白山自然保護管理中心主任李志宏表示,要堅決將總書記的指示落到實處,在保護區繼續加強日常管理,加大執法檢查力度,提升硬件設施功能,豐富現代科技手段,對核心區域、重點部位做到嚴防嚴守、寸綠必護,切實加強生態系統保育,大力提升生態承載能力,確保長白山森林防火和自然生態安全萬無一失。
發揮農業優勢保障糧食安全
吉林省是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農業資源豐富,處於世界「黃金玉米帶」、「黃金水稻帶」,擁有耕地10522萬畝,戶均1.67公頃。糧食人均佔有量、糧食商品率、糧食調出量和玉米出口量均居全國第一。去年糧食總產量706.56億斤,居全國第四位,單產居國內第一位。糧食商品率89%,年玉米加工能力298億斤,列全國第二位。吉林省有基礎、有條件、有優勢、有底氣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爭當現代農業建設排頭兵。
穩糧增產保障安全。糧食安全事關國家安全大局,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無糧何談農業?吉林落實中央強農惠農政策,調動各地抓糧、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嚴格土地用途管制,堅守耕地保護紅線,劃定永久性基本農田。加快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土地整治、水土流失治理、基本農田建設和保護力度,加快中低產田改造和土地整理複耕。改進和創新糧食收儲方式,搞好糧食倉儲和流通設施建設,擴大糧食銀行試點,推進「糧安工程」項目建設。黑土地是農民安身立命之本,是農業生產之基。要強化科技扶持,建立完善的黑土地保護責任制,深入實施黑土地保護工程。防止過量使用化肥、農藥等農業投入品,逐步改良土壤。要嚴格執行耕地、水資源保護制度,科學有序實施退耕還林還草、還濕還湖。抓好畜禽規模養殖、清潔養殖和秸稈、動物糞便轉化利用。重點抓好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現代農業生產體系、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建設。大力發展品牌農業,推進農業結構調整。要突出發展精品畜牧業,抓好無規定動物免疫區建設。做好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提高農業技術裝備水平,開展主要糧食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推廣機械深松等保護性耕作技術。抓好「糧肉」工程,推進糧改飼和種養結合模式試點。大力發展林業、園藝特色、棚膜蔬菜等產業,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創新農業經營體系,提升農業產業化水準。支持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加快發展,率先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