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 國
《三國演義》說:「見雲長青巾綠袍,坐於船上,旁邊周倉捧着大刀。」這把大刀,自然是指關公殺敵用的那把重八十二斤的青龍偃月刀了。武俠小說常說,一寸短一寸險,似乎長長的大刀就危險性較少了,但是如果近得了使大刀者身邊,就不是這個道理了。因為大刀砍不到,就變成短刀有利了。不過,大刀舞動起來,是非常好看的。姚雪垠在《李自成》中便這樣形容過:「 劉宗敏一馬當先,一雙大刀在黃昏的煙靄和飛塵中閃着白光。」想想看白光在煙靄和飛塵中閃爍揮舞,那是怎樣的情景!
清代的黃遵憲有詩說:「初言義和團,本出大刀會。」讀過近代史的,都知道義和團作亂對中國的影響。而義和團的前身,就是清代民間的秘密組織大刀會,是白蓮教的一個分支。這些不知是否所有成員都使用大刀的「社員」,當年曾在山東、安徽和江蘇等地,焚燒教堂、殺害傳教士,後來成為義和團所謂護國的尖兵。
大刀如果在對抗時可以殺敵,在平時可以做什麼呢?可以作為暗號。《漢書.李陵傳》裡記載,李陵投降匈奴多年後,漢昭帝派李陵的舊友任立政等前往匈奴,召李陵返漢。當時的單于設宴招待漢使。在這樣的場合,任立政和李陵雖然得以見面,但沒有機會說出要李陵返漢的話。怎麼辦?任立政就在和李陵對視之時,手指指着身上佩戴的大刀柄上的刀環,然後緊握刀柄,暗示李陵可以歸漢 。因為刀環是整把刀的頭部,所以後來就衍生出「大刀頭」是「還」的隱語。
宋朝的方岳有《水調歌頭》詞說:「舊黃花,新白髮,笑重遊。滿船明月猶在,何日大刀頭。」對於離開故國的遊子來說,何日大刀頭,是一種期盼。不過,握着大刀頭去暗示別人還錢的話,那就暗藏殺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