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5年4月7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被手機綁架


放大圖片

■ 智能手機成為現代人的必需品。 新華社

陳曉鳳

不久前,我的手機還是一款諾基亞「小板磚」。風風雨雨伴我十年, 至今仍完好無損。雖然女兒淘汰的手機滿抽屜,我卻固執地留戀老物件,因為方便輕鬆,且物盡其用,減少電子垃圾。

突然一天,同學打電話來說:「大家在微信中聊得歡着呢,你想留在石器時代呀?Out了!」為了不「Out」,我才動了換手機的念頭。市場上一看,智能手機早全面替代傳統手機,款式五花八門,便宜的僅千元上下,帶包月套餐的甚至白送手機。

正不知買啥好,女兒送來一款蘋果智能手機,我就用上了。年輕人有手機癖,年年換,於是微信迅速普及到父母,甚至爺爺奶奶。一位朋友給她九十歲的奶奶也送上了「智能」,老人有事兒對手機留言,隨時看看兒孫活動的視頻,玩得挺開心。

上同學的朋友圈,果見熱鬧得很。很多幾十年沒見面的同學,都被微信招呼來了。在國外定居的同學,也在朋友圈中活躍得很。美國華人的春節聯歡會、美國雪景,都即時傳到朋友圈上。一方小小屏幕,聯起八方同學情。清晨打開手機,就有同學發個可愛的表情,來一句溫馨的問候。很快,我就有了幾個朋友圈,包括同學、閨蜜,鄰居等。那些群聊圈小的三五人,大的竟有60多人。

除了極方便的交際功能外,智能手機的誘惑力,還在於朋友圈中轉發的廣闊信息。音樂、養生、社會新聞、心靈雞湯等等無所不有,真是一機在手,朋友在身邊,盡知天下事。科技的進步,極大地改變了人的溝通方式和獲取信息的方式,於是心中甚喜,可沒過多久,就發現不對了。該幹正事兒的時間,都讓手機佔了,眼睛還特不舒服,尤其看視頻和長文稿,盯在小小的屏幕上,比看紙質書累上幾倍。

想想從前,雖然「落後」,可過得清靜。每天安心讀書、寫字、鍛煉身體、唱歌、畫畫、做家務、聽廣播看電視,一切有條不紊。想與朋友聯絡,就打個電話。「落後」的日子,不挺好嗎?我明白了,日子自己過,不關他人事。於是開始戒網癮,真難!別說一周,就是幾天,也讓人手癢難耐!彷彿不開手機,就與世界脫節了一般。

智能手機的商業勝利,源於滿足當代人高效生活之需求。理財、購物、交友等諸多事宜,都能用智能手機解決,尤其在微信上聯絡,比短信更隨意、含蓄,既滿足了交際慾望,也不會喪失個人獨立性。

然而高效生活的背後,就是對手機的極度依賴。人人口袋中裝着個終端,動動指頭就解決一切,誘惑力太大了,讓人異化為手機的副件。信息傳播的極大方便,讓人放縱了窺測的天性,也成為信息的奴隸。智能手機啟發了全民網癮,亦啟動了商家源源不斷的利潤之源。

靜下來時,我每每自問,你需要如此密切地時時與朋友溝通嗎?你需要如此浩瀚的信息嗎?縱情遨遊於信息之海,真正能吸收與利用的知識又有多少?

事實是,很多在朋友圈聊得極熱鬧的,現實中卻是老死不相往來。很多朋友圈瘋傳的帖子,沒有任何價值。有朋友說,看了一年微信上的健康文摘、心靈雞湯,結果,都不知應怎麼活了!

智能手機提供了一種貌似豐富,卻是碎片化的生存方式。交友碎片化,知識碎片化,健康碎片化。我以為時間的碎片化,才是最致命的,直接降低了生命質量。

過節聚會時,有親戚說:「咱們都被智能手機綁架了!」 此話不無道理。

其一,智能手機綁架了親情與友情。有朋友來家聚會,正說得熱鬧,有人說起一條轉發率很高的帖子,於是紛紛掏出手機,翻來翻去,一時安靜下來。我說:「若是這樣,不如不見面,在自己家中上微信更省事。」親人團聚也每每是大家低頭看手機,連不會說話的孩子,也來搶大人的手機,用不了多久就會玩了。今年春節,更有無數人為搶手機紅包,破壞了團聚的氛圍。

其二,綁架了時間。好好幹着活兒呢,就想上手機了。看人們聊什麼,再看看隨時更新的手機文摘,順便轉發幾個。在手機上忙乎一會兒,不知不覺黃金時間就溜走了。眼痛,心累,時間切得七零八碎。

其三,綁架了健康。前不久朋友聚會時,見一位本來挺精神的朋友,如今臉色青黃,眼泡腫脹。原來,他每每半夜兩點刷朋友圈,清晨七點接着刷,身體好得了嗎?更不用提,很多人被智能手機擾得睡不着覺了。

智能手機取代電腦,加倍助長了久坐不動、甚至久躺不動的現代「幸福」生活,讓「三高」和近視眼的群體迅速壯大。現在的嬰兒剛會走路,已經會玩智能手機。不久,近視眼將從高中生迅速「普及」至小學生,乃至幼兒園。

雖然手機輻射與腦部腫瘤之間的關係,仍被醫療界廣泛爭論,但長期高頻率使用手機容易引發腦部疾病,已是醫學界共識。早在二零零零年,英國就立法禁止十六歲以下的未成年人使用手機。二零一零年七月,美國舊金山通過了全美第一條手機輻射標示的相關法案,規定在舊金山出售的手機,都要發布顯示手機輻射水平的標籤。相比傳統手機來說,智能手機因功能更強大,更加貼身,對健康的影響更不能低估。

有人把對智能手機的依賴,比喻為「精神鴉片」,雖然極端,也無不道理。人的一大弱點,就是難控制自己,所以手機市場的消費與逐利法則,能把全民網癮發展到極致。消費者由此得到成長,還是衰退,就全憑運氣了。

細心觀察很多身邊的朋友,自從依戀了智能手機,身體與精神每況愈下。不由思索:把如此多的功能,如此浩瀚的信息,如此方便地集中在一方小小的手機屏幕上,是科技的偉大進步,還是設計道德的缺欠呢?

著名的美國設計理論家維克多帕帕奈克(Victor Papanek),是可持續設計、責任設計的先驅,一生堅持設計的倫理和精神價值。他認為設計師應該負起對人類的生存狀況和未來的社會責任。

一位同學的兒子正在中醫大學讀本碩連讀。學醫之外,還醉心哲學、中國古典文化和音樂。專業課餘時間,他在北大聽哲學課,研讀中外經典,還參加世界鋼琴比賽,一分鐘恨不得掰成兩半兒花。母親說給他買一款智能手機,可二十一歲的小伙子說:「堅決不要!」他敢於捍衛一個自我安排、完整而豐富的世界。

幸好,還有人拒絕被智能手機綁架。

相關新聞
百家廊:被手機綁架 (2015-04-07) (圖)
琴台客聚:由亞視說到佳視 (2015-04-07) (圖)
翠袖乾坤:亞視曲終 (2015-04-07)
海闊天空:檳城街頭藝遊 (2015-04-07)
見多識廣:清明時節回牟平 (2015-04-07)
思旋天地:借鑒新加坡雙語發展之路 (2015-04-07)
淑梅足跡:熱血校長 (2015-04-07)
百家廊:從前慢 (2015-04-06) (圖)
琴台客聚:憶麗的配音片集 (2015-04-06)
翠袖乾坤:給香港教育局的建議 (2015-04-06)
跳出框框:兒童生日派對 (2015-04-06)
生活語絲:姜在忠與郭位 (2015-04-06)
思旋天地:哀清明前夕添新墳 (2015-04-06)
網人網事:「全球變暖」憂思錄 (2015-04-06)
百家廊:我的枴杖,你的棍棒 (2015-04-03) (圖)
雙城記:我與首都劇場(續) (2015-04-03)
翠袖乾坤:夜課 (2015-04-03)
古今談:《天問》最關鍵的段落 (2015-04-03)
方寸不亂:同居時代 (2015-04-03)
演藝蝶影:一天演三場的《羅生門》 (2015-04-03)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