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森
亞洲電視不獲續牌,世上第一家中文電視台將走下舞台,倒數時日後,就成為歷史。亞洲電視原名「麗的映聲」,上世紀七十年代改名為「麗的電視」,八十年代才用現名。原母公司是英國的Redifussion,在本地採用譯名「麗的呼聲」,音義俱佳,易名亞洲電視之前簡稱「麗的」。早在一九四九年於香港推出有線的電台廣播,每家用戶派一個「小箱子」(有線固網的接收器),要收安裝費和月費。聽長輩講,以前許多舊式店舖把這個小型接收器當作鬧鐘用,早上開始廣播,就叫醒留宿在店內的「伙記」起床開工。
麗的映聲在五十年代啟播,記憶中沒有怎麼聽過「麗的呼聲」的節目,小時候卻是看麗的電視的節目長大。那時先父下班很晚,再加上我唸小學下午校,不用早起上學,便養成晚睡的習慣。後來轉讀上午校,不慣早起,深以為苦,那是後話。當年學額不足,許多小學都分上下午校,用盡校舍的資源。因為遲上床,便多看深夜的電視節目,那年代電視台自己製作的節目不多,不足以填滿廣播時數,所以買外國劇集回來,補上粵語配音滿足觀眾需要。六十年代無綫電視啟播,免費節目搶走了市場,我家遲遲未有安裝天線以收看無綫的節目,於是形成我家對麗的較有感情,一直忠實擁護。
那時喜歡看麗的配音劇集,《天羅地網》(The Untouchables),《星空奇遇》(Star Trek)和《職業特工隊》(Mission Impossible)等等六十年代的美國電視劇,伴着我成長。我家七十年代中才購置彩色電視機,與黑白電視有不同的韻味,後來多看彩色電視,回去重看黑白節目,反而有點不慣了。不過,當時年紀小,沒有追劇集的習慣,記憶有點模糊。後兩部電視劇於多年以後被拍成電影,較多為年輕一兩輩香港人熟知。還有一齣《迷離境界》,可惜不知英文名,在今天互聯網查閱資料極方便的時代,卻無法重看小時候錯過的故事。
當年電視台的人手應該非常緊張,高亮先生是高級行政人員,還要參加配音,聲演《天羅地網》的主角李斯隊長。《星空奇遇》則對陳曙光的葛克隊長和張生的冼樸先生印象最深。粵劇界、粵語電影界為香港的電視業輸送第一代台前幕後的演員。張生是粵劇武生、著名甘草演員。高亮和陳曙光都當過粵語片男主角。因為我服務的出版社跟張生老師合作,出版他談論粵曲唱詞讀音的作品,認識好些張老師早年在電台工作時的舊侶,曙光哥正是其中一位。幾次見面,少不免攀談幾句,曙光哥外表跟六十年代主演電影時差不多,聲線卻仍然年輕。
對於我來說,葛克隊長就是陳曙光,真想不到還會跟「葛克隊長」同枱吃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