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販在多年前被嚴厲取締後,夜市這種熱鬧情況幾乎在港絕跡,但去年農曆新年深水鶪p販攤檔被「升級」成為「桂林街夜市」開始,到剛結束的青衣真君大帝寶誕「夜市」都吸引了大批市民「趁墟」,可見市民對街頭小食的熱情未減。筆者相信,如果政府願意吸取外國經驗做好衛生(hygiene)和交通等管理,並充分諮詢各持份者意見,由下而上重推小販政策(hawker policy),鼓勵各區開設露天小販市場或夜市,這既可推動街頭經濟來發揮香港的傳統特色,又可讓基層市民做點小生意改善生活,說到底還是可取的做法。
講起香港的街頭小食,不知為何魚蛋(fish ball)總是要「篤」成一串、沾滿香辣惹味的咖喱汁才好吃,還有魚肉燒賣(fish meat shaomai)、雞蛋仔(egg waffle)、串燒( skewer)、龍鬚糖(dragon beard candy)、碗仔翅(fake shark's fin soup)、煎釀三寶(three stuffed treasures)的香味此起彼落,這些港式街頭小食不只令人回味,也是大家的集體回憶,你們的最愛(favorite)又是甚麼呢?街頭小食的英文一般統稱為street food,夜市叫night market,而小販市場就叫hawker bazaar,bazaar一字其實來自波斯語,解作市場或墟市的意思。hawker是較常用來指那些沿街叫賣者的名詞,但用作動詞則可以使用hawk、peddle或者泛指售賣的vend。
美食車有望重現大笪地
事實上,過去政府對小販的政策欠缺規劃研究,現時的公共屋h幾乎只剩下集團式餐店,傳統的熟食小販市場(cooked food hawker bazaar) 已近絕跡,而政府亦從七十年代開始停止簽發(issue)小販牌照(hawker licence),還不斷收回各類牌照,令小販行業不斷萎縮(shrink)。直至財政司司長在預算案中提出引入「美食車」(food truck),接茯F府又表態有意放寬小販政策,這才令昔日的大笪地風情有望重現。
熟食小販有其存在價值,筆者十分支持政府考慮重發熟食小販牌照,再因應各區區情設計及規劃具特色的小販經營專區、增建更多公眾街市(public market)及熟食中心,多管齊下地推動地區經濟發展。筆者明白很多時在推動墟市文化的同時,難免會對當區居民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筆者希望政府必須做好規管衛生、人流和車流管制等工作,特別是打擊違例泊車(illegal parking),市民也應自律不要亂丟垃圾和盡量以公共交通工具代步,減少引起環境衛生問題及交通阻塞(paralysed traffic)。■麥美娟 立法會議員
隔星期五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