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 舉
 地殼的變動,使得地核裡面的重量元素,流出了上地幔。也使得十多億年前的古代海洋底深溝裡的生物聚集區所形成的石油,通過遷移進入了上地幔,埋藏起來。所以,研究地層的變化,研究造山運動,特別是研究大陸板塊的碰撞,便能夠找尋到礦物的位置,為國家帶來巨大的財富,為國家的富強鋪平了道路。
 最有經濟價值的礦產是黃金、鑽石、銅礦、鐵礦、煤礦,以及有色金屬。這些戰略資源的價格不斷在上升。
 中美兩國的科學家,正在研究天山山脈、崑崙山山脈附近,石油成礦產的地質原因,研究青藏高原的結構造成和力學原因,對於天然資源的遷移有什麼影響,其規律是什麼?
 一九九四年一月中美簽署了開展該項目第二階段研究的協定,並於當年初進藏開展了野外工作,在雅魯藏布江縫合帶兩側開展深反射和多學科的合作研究,探測縫合帶兩側結構構造。加拿大地質調查局大地電磁場專家托恩斯也帶着ZIMS型長周期儀器參加進來,開展了西藏高原首次長周期大地電磁場觀測。這樣,中美合作發展成中、美、德、加等的四國合作研究,參與的科學家來自九個國家。
 中美雙方第三階段使用更多的REFTEK型地震儀進行野外工作,涉及地球物理、地質、地球化學等多學科的研究內容,工作量包括完成深地震反射剖面二百千米,廣角剖面長四百千米。
 中方重視基礎科學與應用科學的銜接,希望通過研究深部地質,探究深部成礦區域背景及地震預報,通過研究盆地形成演化及油氣生成關係,加快開發當地資源,從而促進青藏高原地區的經濟發展。
 INDEPTH第四階段重點研究的是二百千米以淺的地殼與上地幔部分,並與地表的構造地質調查密切結合。野外工作結束後,隨着室內研究的逐步深入,中、美、德地質學家認識到,崑崙-柴達木地塊是一個地塊,有統一的基底;崑崙地塊地殼厚度為六十五至七十千米,較正常地殼厚了近一倍。這種不正常的現象,會不會帶來新的礦產資源?
 中國還有一個野心勃勃的計劃,就是要高速公路由拉薩建到尼泊爾邊界的樟木,然後在喜馬拉雅山的珠穆朗瑪峰的底部,開鑿一條隧道,把高速鐵路延伸到尼泊爾的加德滿都,然後接通印國的鐵路網絡。
 在珠穆朗瑪峰的底部興建高速鐵路,最重大的意義,是要了解青藏高原古陸塊的變動規律和礦產的成因,好像X光一樣,看透了兩個大陸板塊底部碰撞的變動會帶來怎樣的礦物質,特別是重金屬元素的生成規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