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導盲犬的淘汰率達到60%。 網上圖片
5月1日,北京地鐵和內地鐵路向導盲犬敞開大門,導盲犬的話題再次進入公眾視野。然而政策門檻的降低,並不意味着導盲犬實際能夠順利推廣。每隻12萬元(人民幣,下同)到15萬元的培訓成本,60%左右的淘汰率,申請者至少3年的等待,讓導盲犬與國際普及標準遙不可及。 ■《北京青年報》
「目前,正式提交申請表的視力殘疾人有200到300人,而每年基地能畢業的『導盲犬』只有不到20隻,除去中途放棄等待的殘疾人,剩下的應該要等上2到3年吧。」中國導盲犬大連培訓基地辦公室工作人員梁佳表示。
位於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的中國導盲犬大連培訓基地,是內地第一家也是目前為止唯一一家,能夠在導盲犬的繁育、培訓、應用等多方面提供專業性指導的非營利的導盲犬培訓機構。
訓導員日行20公里
「伏特,我們走。」今年已經3歲、身高馬大的拉布拉多犬伏特,聽到訓導員付明岩的呼叫,跳躍着從宿舍裡蹦了出來,尾巴不停地左右搖擺。看到付明岩手裡的導盲鞍,伏特乖乖地低下頭,自覺地將其套在了自己的身上。「伏特這是告訴你,牠願意開始工作啦。」
伏明岩說,由於訓導員缺乏,目前,基地每個訓導員都要訓練6到7隻導盲犬,一隻犬一天訓練1個小時,走上3公里,訓導員一天下來就要走20公里,發出訓練口令上千次。
狗狗都有自己的性格,經過訓練後,只有少部分的狗能順利畢業,成為導盲犬。「淘汰」成為每個訓導員必須面對的現實。梁佳表示,這幾年基地導盲犬的淘汰率基本在60%左右。也就是說,每年50隻在訓犬中大概有20隻能夠畢業。
另外,在社會上經常會聽到一種說法,視力殘疾人的導盲犬是花十幾萬買到的。「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我們的導盲犬全部免費提供給適合的視力殘疾人使用,不用花一分錢。12萬指的是訓練費用,是由大連市政府和基地各負擔一半的。」梁佳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