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 國
現代人說到書這個字時,指的是書本,但從甲骨文來看,書這個字的形象是手裡拿着筆,所以《說文》說:「書,箸(著)也。」書的本義,原來是指著寫。《史記.孫臏傳》說:「斫大樹白而書之曰:『龐涓死於此樹下。』」就是說龐涓砍下大樹皮,在樹白的地方書下死前的留言。
不過,如今的著寫,是稱為書寫了,不會單用一個書字。再往後的日子,書寫兩個字恐怕也會被打字這兩個字取而代之了。
我那些喜歡讀書的朋友,和我一樣,都買了很多書,而且未讀或者只看了部分的書不少。以前,我一直以為是愛書成癡,看到書就想買。最近終於想到一個最好的解釋原因,就是現在的書店都很小,而出版社每年出的新書又很多,書店不可能都擺出全部出版的書,唯有選擇性來擺出,最常見的自然是暢銷書。所以,今天你看到的非暢銷書,如果不買,以後就很難再看到,亦即錯過了,就成了蘇州過後。這方面的經驗我很多,比如在河南旅遊時,看到當地出版的書,想買又怕太重不好攜帶,心想不如以後到深圳書城才買。結果是,書城根本連書名也不知道,又比如我自己出版有關飲食文化的書,現在走遍全港書店都未必找到。
書的笑話中,記得其中一個是,有家小書店本來擺了不同的書,但有一天,一位著名的作家要到店裡簽名發表新書,書店乾脆把其他書本收起,全部擺出作者的新舊著作。作者甫抵書店,看不到其他書本,便問店員何以會這樣,店員是新來的,結結巴巴地說:「可能都賣出去,剩下這些了。」
還有一個就是圖書館把平常無人借閱的書,擺在當眼的地方,貼出紙條說,這些是最艱辛難讀的書,結果是馬上被借出。這是以前的笑話了,如今,一定連理也無人理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