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書練
繼兩年多前南丫島海域兩船相撞和一年前韓國客輪觸礁翻船後,最近在長江再發生造成死亡高達四百三十四人紀錄的「東方之星」沉船事件,而每一次,人們就自然聯想到著名的「鐵達尼號」,並不自覺中作出比較。
透過占士金馬倫十八年前的同名電影,以一對跨階級青年男女生死之愛作包裝,再配以上層貴族們的奢侈享受和船艙工人階級的另類世界作對比,當代人重溫了當年給西方世界,尤其是貴族階層造成心靈重創和科技挫折的沉船事件始末,拍得淒美和悲壯,但悲而不慘,同時間接宣揚了西方人引以為傲的貴族精神。
電影以典型的荷里活式包裝,人美、景美、音樂美、故事美,導演沒有刻意渲染人們悲觀失望的負面情緒,也沒有着墨於譴責誰的責任,而以愛為主題,除了男女主角的激情之愛外,還有老年夫妻、親朋之間生死相隨的堅貞之愛,尤其是船長及其團隊們在大難前夕體現出的大愛和責任感,他們盡忠職守、視死如歸的場面尤其感人,彰顯永不沉沒的是人性的光輝。
這齣創下票房紀錄的史詩式電影雖贏得十一項奧斯卡獎,卻被批評過分美化情節,忽略重要史實。三年前,就在「鐵達尼號」沉沒百年時,西方掀起一陣紀念熱潮,有心人舉辦了一個「鐵達尼號世界巡迴展」,鉅細無遺地陳列了許多史料乃至部分殘餘物,包括輪船和乘客統計資料,我有幸在澳門的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詳看了展覽。
從展覽得悉,這艘當年「人類成就之作」誤撞冰山雖是意外,但人為疏忽卻是造成傷亡者眾的主因,有指當時聲譽超卓的老船長Edward John Smith判斷錯誤,導致乘客登救生艇時間延誤了一小時--雖然他留在船上鎮定指揮至共赴黃泉。
另一位船上的重要人物是航運公司主席J. Bruce Ismay,這位驕傲的船主覺得「鐵達尼號」永不會沉沒,拒絕在船上設置更多救生艇,並自私地向船長隱瞞了冰山警告,在船進入冰山區時更催促船長快速前進。然而,在巨輪開始下沉時,他居然穿着睡衣和拖鞋跳到擠滿婦孺的救生艇。
由於死傷太重,尤其夢想幻滅更傷心,當時沒有進一步追究責任。只是,生還的船主雖然茍且偷生,後半生卻在人們的嘲笑和辱罵中度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