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唐至量多以行草書寫喜愛的古詩句。張岳悅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岳悅)唐至量日前於香港大會堂展覽館舉辦「心神潛韻 水墨光影」書畫攝影作品展。作為他的首次個展,此次共展出他近20年的共86幅精選書畫攝影作品,其中以書法作品居多。展出後,香港書畫收藏協會及香港書畫藝苑均表示對若干作品有收藏意向。
唐至量自幼接觸毛筆字,各書體均有嘗試,年輕時多寫篆書,工整規矩,小心謹慎。他自述來港定居後,隨年紀增長,更為偏愛以行草寫下唐詩宋詞中引發共鳴的詩句,作品風格有時隨「青山一道同雲雨」而蒼勁,有時隨「千里江陵一日還」而灑脫,他說:「展出的書法作品也是我心路歷程的記錄,而行草可以更好地表達我的內心世界,濃淡潤枯都是心情的波動,且觀者也能看明白我寫的內容,是『既討好別人,也討好自己』。我常在周末把自己關在屋子裡,在無干擾的狀態下寫字,有時寫前會為題材、書體、布局等構思幾天,也會靈光一閃即興創作。我寫行草皆一氣呵成,心靜如水中還會有幾分興奮和衝動,有時寫完後才發現汗水濕透了衣服,但內心舒暢的感覺無可替代。」
愛讀古人作品之餘,唐至量也非常關心社會時事,時常以國家大事為主題作詩並揮毫以記,如因見嫦娥六號飛天有感而發所作的《神舟問天》等。
唐至量的畫,主題多是荷花或歲寒三友,因他愛它們的典雅氣質。與書法相比,畫作多以輕鬆心情創作,「享受過程更重要」。而攝影作品多是他年輕時工作之餘所拍,沒有特定的主題,更多的是對美的單純追求,「那時背着相機,早出晚歸,二三十個菲林,一堆電池......每次拍攝前都要深思熟慮,構圖、題材、光圈、快門、角度等缺一不可,拍攝本身就是一個藝術創作過程。」
|